Press correspondent from Bangkok-logo

Press correspondent from Bangkok

RFI

每周日首播的“曼谷专栏”以曼谷为基点,观察东南亚的演变和印太风云。

Location:

Paris, France

Genres:

Podcasts

Networks:

RFI

Description:

每周日首播的“曼谷专栏”以曼谷为基点,观察东南亚的演变和印太风云。

Language:

Chinese


Episodes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东盟困境--网络犯罪与领土争端

10/5/2025
东盟峰会前夕,东南亚政治与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地区安全受到跨国犯罪与网络安全的挑战,东盟成员国内部政治动荡的同时,还面临因领土和边界争端而随时可能引爆的重大变数。 据了解,第47届东盟峰会及相关高级会晤将于2025年10月26-28日在马来西亚举行。马来西亚外交部长穆罕默德(Mohamad Hasan)日前就当地民众抗议邀请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出席峰会予以说明,澄清邀请函并非马美之间的双边邀请,而是以东盟主席国身分发出的。毕竟美国是东盟区域对话伙伴。 近日马来西亚反对派不断向政府施压,要求当局撤回对特朗普的邀请。连日来,多个支持巴勒斯坦的民间团体在美国驻马大使馆前抗议,反对美国支持以色列在中东局势中所采取的立场与行动。集会人士要求美国政府向以色列施压,允许人道援助物资进入加沙地带,同时呼吁释放被以色列海军扣押的援助船队人员。马来西亚前首相马哈迪 (Mahathir Mohamad) 批评特朗普是“以色列种族灭绝的核心推手。” 同样基于东盟轮值主席国立场,马来西亚外长近日再次提及关于加强推动落实化解缅甸危机的“五点共识”,他强调在面临成员国内部冲突和区域威胁的背景下,东盟作为关键的区域组织“不能袖手旁观”。缅甸并非孤立国家,而是东盟共同体的一部分。希望相关各方重新构建信任,致力寻求由缅甸人主导、符合缅甸国情的解决方案。 缅甸即将于2025年12月28日举行全国大选。报道称,缅甸军政府将于2025年12月28日在全国330个地区中的102个地区举行第一阶段选举。另有172个地区将于2026年1月前举行选举,具体日期尚未确定。其余56个地区已宣布不会举行选举。外界评论这是一场在内战和人道主义危机中举行的选举。缅甸主要政党全国民主联盟(NLD)没有参选,缅甸民主活动人士认为这是耻辱。缅甸军方于2021年2月1日发动政变,拘留了近400名缅甸国会(MNA)和联邦议会的民选议员,其中包括国务资政昂山素季(Aung San Suu Kyi)和全国民主联盟领导人。 亚洲自由选举网络(ANFREL)近日发布评估报告,标题是“缅甸军政府计划选举:缺乏民主合法性”,报告内容分 15 个小节,重点阐述了缅甸军方组织选举的虚假性,认为此次选举不符合国际标准,不能被视为可信或合法。该报告强调虚假选举不仅不能解决冲突,反而将会导致更多的民众伤亡和苦难。 泰国新总理外交首秀锁定邻国老挝、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泰国总理兼内政部长阿努廷(Anutin Charnvirakul)上任后首次外访行程曝光。他将于2025年10月15日访问老挝,随后前往马来西亚参加第47届东盟峰会,最后前往新加坡。阿努廷领导的少数派政府执政日期只有大约4-6个月,其间背负着必须在短时期内推动宪法改革的政党合作承诺,同时还要接手处理泰柬边境冲突后续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泰国与柬埔寨5月底就长期未解决的边界划分问题爆发军事冲突。两国召回大使并互降外交层级,紧张局势持续至今。尽管后来在东盟、中国、美国代表的斡旋下双方同意停火,但二者边境部队与平民之间的挑衅不断发生。泰国第二军区司令威拉育中将(Wirayut Raksin)透露,由于柬埔寨拒绝接受泰国提出包括撤军和在冲突地区清除地雷在内的提议,两国边境委员会 (RBC) 会议已告推迟。 泰国总理阿努廷近期巡视边境情况时表示支持军方增强军事力量以及在边境内修建围栏。他透露政府采购反无人机设备的计划,重申如果条件谈不拢的话,泰方不会开放通往柬埔寨的边境关卡。泰国封锁边境给严重依赖旅游业的两个东南亚国家经济造成了重创,除了商业往来受阻以外,同时也带来劳动力市场的波动。分析指泰国无论在军事力量还是经济实力方面均优于柬埔寨。 近日关于中国在泰柬冲突爆发前夕向柬埔寨提供军事装备的消息甚嚣尘上。针对来源于《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的相关报道,柬埔寨当局未作任何回应。柬埔寨民间媒体认为这是泰国方面进行情报炒作。中国驻泰使馆出面表态,否认中方没有向柬埔寨提供任何用于对抗泰国的军事装备。柬埔寨拥有的中国军事装备均来自双方现有的合作项目。中方强调北京无意助长冲突,而是支持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一些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多年来对柬埔寨提供军事援助,令洪森(Hun Sen)相信柬埔寨较以往更加具有挑衅实力。值得注意的是,泰柬双方采购武器都依赖同一来源国,中国与这两个东南亚国家已经建立了密切的战略和经济联系,在二者之间权衡取舍非北京所乐见。 泰国媒体还报道柬埔寨否认其境内存在电诈园区。而泰国民间媒体调查报道则揭露当前东南亚地区猖獗的诈骗团伙或电诈呼叫中心,并非只是关联一小群人的“临时问题”。而是一个以社会贫困为底色、由“当权者”驱动,拥有劳动力供应链、市场、技术、招聘广告的灰色产业经济体系。由于牵涉巨大的经济利益,相关政府假装“不知情” 或对其置之不理,以至于这些网络诈骗中心与豪华赌场、房地产和在线支付系统等合法业务交织在一起。公开调查表明,中国、泰国和柬埔寨不仅是经济邻国,还通过金融联系、地方权力机制以及层层渗透的虚拟资本相互联系,其真正的收入来自贪污欺诈、劳动力剥削和洗钱。

Duration:00:06:23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缅俄合作 东南亚安全环保存焦虑

9/28/2025
缅甸领导人近日走访俄罗斯,强化双边多方面合作并寻求发展原子能支持。与此同时,全球地缘政治冲突和国内尖锐的政治矛盾推动缅甸稀土矿业快速扩张。然而这些冲突却给这一地区民众带来了严重焦虑,尤其是影响民生健康与生计的环境污染问题。 2025年9月27日,缅甸官媒《缅甸环球新光报》(Global New Light Of Myanmar)报道了缅甸军政府领导人敏昂莱(Min Aung Hlaing)访问俄罗斯的消息。此次访问应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的邀请,俄方开放克里姆林宫高规格款待,特意准备了米粉、奶茶和水煮鲤鱼等缅甸传统菜肴。双方于9月25日晚举行会谈,就加强双边合作交换了意见。普京指出,两国建交70余年,已与缅方代表签署了多项合作协议。普京强调双方将在两国政府间讨论这些协议,以确保取得持续进展。敏昂莱重申缅俄外交关系稳固密切,两国军事合作通过亲密的友谊持续发展。他还强调缅甸在俄罗斯的外交影响力不断扩大,继在莫斯科设立了缅甸大使馆,在圣彼得堡和新西伯利亚开设了总领事馆,不久的将来还计划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开设总领事馆。 据了解,缅甸与俄罗斯之间的合作覆盖了投资、电力、卫生和药品生产、农业、教育、国防以及促进和平利用核能等领域。俄罗斯接待成员包括总统办公厅副主任、总统顾问、财政部长、能源部长等政府高级官员。 敏昂莱还表示,缅甸将在不久的将来举行自由公正、包容所有政党的政治大选。选举结束后,将按照民主标准进行国家权力移交。国际观察员也将受邀监督选举进程。未来几年,缅甸将优先开展与俄罗斯多方面合作,促进两国及双方人民的互利共赢和繁荣发展。 综合泰国媒体报道,9月25日,首届世界原子周(WAW)论坛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全俄展览中心(VDNKh)开幕。包括缅甸、越南在内的全球100多个国家的专家、媒体代表和官员出席了此次论坛,共同探讨了核能的未来影响及其在能源科技、环境保护和公共卫生领域的作用。论坛还举办了圆桌会议、谅解备忘录(MoU)签署仪式和展览,为与会者提供了学习和交流能源生产及相关知识的机会。敏昂莱当天早些时候还与普京共同出席了世界原子能峰会,该峰会是世界原子周的一部分。 评论称,敏昂莱旨在发展核武器。目前缅甸与俄罗斯已经签署合作协议,其中包括俄罗斯国家原子能技术学院与缅甸仰光理工大学签署的谅解备忘录,内容侧重加强在核科技、研究和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合作。目前,一些由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资助的缅甸学生已经在俄罗斯接受培训与学习。俄罗斯是全球核能领域的领导者,为缅甸发展人力资源、科研和核能项目提供了重要机遇。 今年3月初,敏昂莱访问俄罗斯,两国领导人举行会晤,缅俄之间签署了共同开发土瓦经济特区(DSEZ)的协议。土瓦经济特区地处安达曼海沿岸,距离泰国边境132公里,占地196平方公里。根据协议,俄罗斯将投资建设一个深水港、一座炼油厂和一座核电站。 据了解,东盟(ASEAN)成员国之间签有《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Southeast Asian Nuclear-Weapon-Free Zone Treaty)协议,自1997年起生效,其规定东盟10个成员国不得开发、制造或以其他方式获取、拥有以及控制核武器,只能将核能运用于发电等和平目的,不得以任何方式部署或运输核武器,不得试验或使用核武器。关于在东南亚推动无核化,大国之间的意见并不一致。作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缔约国,中国同意率先签署《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美国目前仍就是否签署该条约议定书进行审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 (Sergey Lavrov)曾经表态,俄罗斯愿意在东南亚建立无核区,前提是所有缔约国都遵守不拥有、不开发、不在本国部署核武器的要求。 泰国媒体 (The101)东盟栏目编辑沃拉攀(Wongphan Amarinthawa)透露,由于全球地缘政治冲突不断加剧,超级大国之间贸易战和技术战正酣,激烈的国际竞争显得更加扑朔迷离,从而给世界带来了更大的不确定性。缅甸因2021年初军人夺权、推翻文人政府而被西方民主社会所唾弃,但随着大国竞争造成全球对稀土矿产元素 (REE)的需求骤增,使得矿产资源丰富的缅甸成为了备受追捧的国家,尤其是大国之间目前正在重新调整与缅甸的关系。据国际能源署数据,2023年中国占全球稀土矿产量的超60%,但其对加工阶段的控制却占全球产量的92%,在全球稀土加工领域几乎拥有垄断性的控制权。 美国地质调查局还表示,2020年至2023年,美国70%的稀土化合物和金属进口来自中国。 就目前陷入内战的缅甸国内而言,包括缅甸军方、反对派团体以及少数民族武装团体正在争夺稀土资源的控制权,以在内战中获得优势。然而,这些冲突给这一地区民众带来的却是影响民生健康与生计的环境污染问题。 泰国公共卫生部5月公布针对泰北地区水质的监测报告显示,泰北清莱府科克河(Kok River)受到金属污染,多地出现砷和铅污染超标的情况。这种情况同样蔓延到了湄公河流域,倘若食用污染鱼虾会影响高危人群的健康,尤其是儿童、孕妇和老年人。可能导致神经系统症状,包括手脚麻木、心律失常、导致皮肤变厚变黑等皮肤症状。当地政府提醒公众谨慎食用来自高风险河流的淡水鱼虾。 湄公河委员会(MRC)最近的一份报告证实科克河流域的金属污染情况蔓延到了湄公河。其重金属污染等级为“中度严重”。为了避免引起恐慌,泰国公共卫生机构积极开展乡村宣传活动,对公众进行宣传教育,包括鼓励使用砷检测试剂盒或将自来水送往相关部门进行砷含量检测。 经确认,污染科克河流域的重金属和半金属源自上游缅甸掸邦的矿山。经分析,约 70% 的污染物来自稀土矿,约 30% 来自金矿。泰国科克河上游(靠近缅甸源头)的污染程度较高,且随着流向下游逐渐稀释。研究小组发现在泰国采集的水样、沉积物、河岸土壤和植物样本中含有稀土元素、放射性元素和重金属的浓度与缅甸克钦邦的发现一致。早在今年四月就有媒体透露,缅甸克钦邦两座稀土矿周围的水源受到了污染。泰国“生命之河协会”主席颂杰(Somkiat Khuenchiangsa)指出,这无疑是一场“区域性环境犯罪”,污染者和这些矿产的买家必须为此承担责任。

Duration:00:05:59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东南亚动荡 新加坡率经济突围

9/21/2025
近日泰国与柬埔寨边境纠纷再度升级,两国领导人准备在联合国大国展开辩论。缅甸筹备大选之际,东盟代表团推进缅甸和平工作却一筹莫展。菲律宾今天爆发大规模反腐败抗议集会。新加坡率先呼吁经济转型,应对全球新秩序挑战。 泰中达成潜艇修正案 泰国皇家海军司令部透露,泰国海军近日与中国签署了关于潜艇建造协议的修正案。新潜艇建造和交付将在40个月内完成,同时还将进行技术转让、维护培训和艇员培训。中方已确认将按照中国军方标准建造该潜艇,并将支持全面的人员培训。泰国皇家海军预计将于2028年底接收该潜艇。泰国皇家海军总司令吉拉彭(Jirapol Wongwit)强调双方已成功解决了相关问题,最终达成了该项具有战略重要性的合作计划。 泰柬纷争再起波澜 近日泰柬冲突再度升温。泰国皇家武装部队总部(RTA)第五次军事指挥官委员会(MCC)周五(9月19日)决议通过无限期关闭泰柬边境,在两国商定的所有边界设置围栏、安装监视器,“直至柬埔寨不再对泰国安全构成威胁”。泰国皇家武装部队总司令强调可在发现间谍活动或受到攻击的情况下按照国际交战规则(ROE)下达军事命令。针对尚未定论的争议地界,泰军方强调将实施持续巡逻和监视。 柬埔寨国防部周三(9月17日)透露,大约300名泰国军警在边境地区朝柬方发射橡皮子弹,造成28人受伤。泰媒证实发射催泪瓦斯和橡皮弹,原因是柬民擅自拆除泰边境铁丝网。这是两国7月下旬宣布停火以来再次爆发严重冲突。 泰柬边境长约800公里,百余年来,双方在多个交界地存在主权争议。两国军队今年5月下旬爆发武装冲突,造成双方人员死伤。后于8月初在东盟轮值主席马来西亚以及美国和中国派代表出席的协商会上同意停火。然而,两国关系急剧恶化,双边媒体抨击不断,军方则互指对方越境违反停火协议。 柬埔寨首相洪玛内(Hun Manet)在其脸书(Facebook)张贴与18名柬士兵家属的合影,发文称政府不会放弃为他们的生命、健康和自由而继续努力。柬媒报道,泰国军方迄今仍未释放在冲突中被掳走了18名柬埔寨士兵。泰军方表态将在泰柬边境冲突完全解除军事警戒后释放战俘。 洪马内近期先后致函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 )、法国总统马克龙(Emmanuel Macron)、马来西亚首相安华(Anwar Ibrahim)以及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António Guterres)等国际领导人,呼吁他们阻止泰国可能采取加剧紧张局势和扩大冲突的单方面行动,其称泰军计划武力夺取边界沿线的17处柬埔寨领土。对此,美国国务院呼吁尽快建立一个由东南亚成员国组成的长期观察团。东盟轮值主席安华致电泰国新总理阿努廷(Anuthin Chanwirakun)建言切莫让双边分歧演变成紧张局势。 泰国媒体分析认为,柬埔寨领导人将泰柬纠纷诉诸国际社会旨在引导国际舆论。时值泰国政治尚未稳定,阿努廷正准备于9月24日率领新内阁宣誓就职,并拟在本月底出席联合国大会就全球性议题参加辩论。由于时间短促,新一轮泰柬冲突再起,无疑给泰国新总理阿努廷带来巨大考验。 东南亚媒体普遍认为,泰柬关系恶化,除了边境领土争端以外,还跟柬埔寨的网络诈骗活动和地下赌博业有关。泰国为了保护作为重要经济支柱的旅游业而明确表示打击网络犯罪。泰国工业联合会(Federation of Thai Industries)负责人认为近期黄金出口暴增可能与在柬埔寨的洗钱和诈骗活动有关。流亡海外的柬埔寨反对派领导人沈良西(Sam Rainsy)抨击洪森和他信两大财阀之间的商业冲突,导致了泰柬边界争端。柬埔寨政府否认了这些指控。 亚太时事杂志《外交家》(The Diplomat)近日刊登专栏文章指出,洪玛内继承了其父的独裁统治,对内采取排除异己的高压政策,洪森(Hun Sen)亲自担任参议院议长,洪森家族牢固掌控政治局面,国家三权分立已成泡影。但是洪玛内执政两年来柬埔寨尽显衰落。政府在维护人民利益方面形同虚设,以国际标准衡量,柬埔寨内部在腐败、法治和扶贫方面表现糟糕。尽管同一地区其他国家已坚定展现出打击电诈行业的决心,但柬埔寨的打击力度却仅限于表面功夫,对已知与政府要员或知名商人有关的非法活动窝点置之不理。据估计,柬埔寨网络犯罪经济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GDP)的一半。境内至少有350个诈骗窝点,约有15万名外籍工人。尽管已在全球范围内造成巨大破坏,但柬埔寨政府否认支持任何网络诈骗活动。 东盟推动缅甸和平再陷僵局 泰媒援引《伊洛瓦底江报》(Irrawaddy)报道,继缅甸军政府领导人敏昂莱(Min Aung Hlaing)拒绝接见东盟代表团后,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和菲律宾外交部长率领的代表团取消了原定周五访问缅甸并讨论缅甸选举的计划。东盟代表团希望与军政府讨论选举是否具有包容性。作为东盟主席国,马来西亚一直与缅甸所有政治利益相关者进行谈判,包括影子民族团结政府(NGU)和与军政府作战的少数民族武装团体。由于东盟成员国秉持互不干涉内政的核心原则,东盟在推进缅甸和平方面始终未取得重大进展。 缅甸军政府8月1日宣布解除长达四年半的紧急状态,加快筹备全国大选。由于大部分地区仍被反对派和少数民族武装团体占领,军政府宣布此次选举将于12月28日至1月分阶段举行。这场选举遭到缅甸反对派以及西方民主阵营的抵制,后者普遍呼吁阻止这场“打出民主旗帜将军事统治合法化的政治舞弊。瑞典近期宣布取消缅甸发展预算,将支援重点转向乌克兰。评论指虽然效仿美国提供的人道主义预算保持不变,但缅甸民间社会组织的生存势必受到严重影响,缅甸军政府侵犯人权的行为也将变得更加隐蔽。不过,与缅甸接壤的中国和印度并未对缅甸选举计划提出质疑。 菲律宾爆发大规模反贪腐集会 菲律宾民众今天(9月21日)在马尼拉举行全国性集会,抗议政府防洪项目中的腐败行为。菲律宾政府7月发表国情咨文,其中耗费巨资的“基础设施项目”引发质疑。国会调查显示,几位有影响力的政客以及政府工程师和建筑公司涉嫌巨额贿赂。数周以来,一些以年轻人为主的社会人士陆续发动反腐败示威活动。抗议事件已引发执政高层人事变动,菲律宾众议院议长、小马科斯总统的表弟罗穆亚尔德斯(Martin Romualdez)在启动调查前递交辞呈。 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Bongbong Marcos) 为此向公众保证全面调查,表明大义灭亲的决心。他对反贪集会表示理解,声称如果自己不是总统,他会与抗议者一起走上街头,要求追究责任。小马科斯同时也呼吁抗议者保持和平发声,警告不要将此事政治化,毕竟核心问题是问责和透明度。 由于恰逢老马科斯政府宣布戒严53周年,这场大规模集会引起了小马科斯政府的担忧,军方被命令高度警惕暴力事件。数千名集会者在具有象征人民力量发源地的EDSA道路上聚集。菲律宾人民在此举行的抗议活动曾于1986年推翻了老马科斯(Ferdinand Marcos)的独裁统治。 菲媒“商业镜报”(BusinessMirror)报道2025年7月的劳动力调查报告,菲律宾失业人口达259万人,失业率升至5.3%,为2022年6月的6.03%以来最高。因受飓风、暴雨和洪涝灾害影响,菲律宾农业、零售和建筑等行业出现大量职缺流失。 新加坡提经济转型模式,应对全球新秩序挑战 新加坡前副总理兼财政部长王瑞杰(Heng Swee Keat)近日在泰国管理协会(TMA)主办的“2025未来论坛:伟大转型”研讨会上发表“为人类和地球而进行的经济转型”的演讲,其提出的经济转型愿景和战略引发广泛关注。 新加坡前副总理指出,当今世界面临诸多重大挑战,包括全球化时代出口放缓、气候变化、经济危机后全球债务上升以及政治经济挑战,政客们往往更注重短期政策。而在经济增长和转型对于改善人民生活质量至关重要的当下,全球经济正面临四大结构性改变趋势:1. 去全球化。这将改变自由贸易,并强调供应链的韧性。2. 脱碳。必须认真应对以避免海平面上升及其对农业的影响。3. 数字化,包括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这将给各行各业带来深刻的变革。 4. 人口挑战。许多国家,尤其是亚洲国家,正在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这将引发人工智能时代年轻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以及医疗成本的上升。新加坡强调通过SkillsFuture计划投资于人才,打造终身学习的新文化,通过自由贸易协定(FTA)推行积极的贸易政策。 王瑞杰建议东盟邻国转变视角,从相互竞争转向合作,携手在全球舞台上蓬勃发展。他将东盟国家比作在一个小市场内竞争,最终每个经济体都会变得脆弱。相反,各国应该携手合作,展现新的机遇和广阔的未开发领域。例如,数字支付互联互通、PromptPay 和 PayNow 的成功,为游客和企业提供了便利;资本市场互联互通,股票在证券交易所交叉上市,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选择。最终从东盟层面将这一网络与中国、印度和日本等其他主要全球贸易伙伴连接起来,以创造协同效应和可持续增长机会。 另据新加坡贸易与工业部透露,新加坡与13个中小规模经济体伙伴国家,在世界贸易组织(WTO)支持下宣布建立“未来投资与贸易合作伙伴关系”(Future of Investment and Trade Partnership),共同推进开放和公平贸易、维护以规则为基础的贸易体系。 “未来投资与贸易合作伙伴关系”14个成员国分别包括新加坡、汶莱、智利、哥斯大黎加、冰岛、列支敦斯登、摩洛哥、纽西兰、挪威、巴拿马、卢安达、瑞士、阿拉伯联合大公国与乌拉圭。这项伙伴关系旨在促进官方与民间合作,催生新的倡议,应对新兴挑战与机会,包括供应链韧性、投资便利化、非关税壁垒与贸易便利化等领域。 新加坡总理黄循财(Lawrence...

Duration:00:06:27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大国战鼓隆隆 小国寻求突破

9/14/2025
全球多地陷入战火之际,亚太安全局势骤然升温。中美在南海、台海周边乃至整个西太平洋地区频繁军演,激烈的战略竞争与军备竞赛牵动这一地区其它国家纷纷寻求外交与军事突破。 泰通社援引华盛顿消息报道,美国国务卿卢比奥(Marco Rubio)周五宣布支持菲律宾抵制中国将南海黄岩岛(Scarborough Reef)宣布为自然保护区。卢比奥在声明中强调,中国试图声张南海领土主张的行为破坏了该地区的稳定,同时侵犯了邻国主权。美国敦促中国遵守海牙仲裁庭2016年裁定,该裁决认定菲律宾渔民在黄岩岛周围捕鱼是合法活动。菲律宾渔民担心,中国宣布黄岩岛为自然保护区可能会阻止其在该海域捕鱼。 菲律宾政府13日宣布,菲律宾海军、美国印度太平洋司令部和日本海上自卫队联合在菲律宾三描礼士群岛外海航行,该群岛距离黄岩岛约120海里。此前,中国官媒报道,菲律宾频繁拉拢域外国家组织“联合巡航”破坏了地区和平稳定。同时警告立即停止在南海挑起事端、升级紧张局势。 据了解,中国于9月10日宣布将黄岩岛(Scarborough Reef)列为自然保护区。该区域是菲律宾和中国之间的主权争议焦点之一。菲律宾宣称该浅滩位于菲律宾专属经济区(EIZ)内,但自2012年以来一直处于中国的控制之下。北京声称对几乎整个南海拥有主权,这与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和文莱的主权声索范围重叠。 在全球地缘政治紧张的背景下,南海已成为全球地缘政治博弈的关键地区之一。美国将南海视为围堵中国的重要一环,中国则将南海纳入对外寻求突破的“海上一带一路”倡议。围绕这条拥有巨额经济价值的海上航道,美国和中国在该区域展开激烈竞争与角力,无不牵动东南亚国家在这场地缘博弈中的位置与角色。越南领导人近期邀请土耳其国防部长亚沙尔·居莱尔(Yasar Guler)访问越南,双方合作开启“新亚洲”计划新战略布局。意味着土耳其有意参与亚洲地区事务、扩大在东南亚的影响力,同时争取在全球秩序中的战略自主权。 此外,菲律宾在距台湾仅百余公里的巴丹群岛开辟新军事基地。近期台湾领导人访问菲律宾,进一步触及中国最核心的台湾问题。在此之前,中国海军围绕台湾岛屿周边开展多次军事演练。外界评论北京或在2027年实施收复台湾的军事行动。 另据印度媒体 (Firstpost India)称,继之前跟菲律宾在南海联合巡航后,今获新加坡邀请参与马六甲海峡安全事务。新加坡总理黄循财 (Lawrence Wong)今年9月初访问印度期间,正式邀请印度加入 “马六甲海峡联合巡逻编队” 。消息属实的话,马六甲海峡安全格局乃至周边国家敏感而脆弱的合作关系将会发生巨变。众所周知,位于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之间的马六甲海峡由这三个沿岸国家共同维护安全,但美国掌握封锁航道的战略优势。 马六甲海峡是担负全球四分之一海运货物与能源贸易的黄金水道,对高度依赖能源进口的中国尤其重要。中国大约62%的石油和17%的天然气进口通过马六甲海峡和南海。一些媒体甚至用 “中国的海上生命线” 来形容。一旦国际形势突变,中国的能源安全将立即受到影响。为了化解地理、历史和政治因素造就的 “马六甲困境” ,中国推出海上丝绸之路加以应对,尝试将中国港口与一连串的国际商业港口连接起来,如缅甸的皎漂港、孟加拉吉大港、斯里兰卡汉班托特港、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等,同时还积极跟泰国协商开辟克拉海峡。不过,种种项目正面临相关国家政治、经济动荡所引发的多重挑战。 评论认为,中国在南海地区的军事部署逐趋完善。而美国逐个激活其亚太地区的传统战略盟友,尤其近期还将“提丰”(Typhon)导弹系统纳入美日联合军演的演练科目,同样呈现出针锋相对的意味。 日本与美国海军陆战队(USMC)自9月11日起开启兵力庞大,装备先进的“坚决龙”(Resolute Dragon) 联合军事演习,其中包括发射打击范围覆盖中国的中程导弹。旨在凸显美日具备覆盖东海、台海,制衡中国的装备能力。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批评此举对地区稳定与安全构zhongmei成威胁,并敦促美日尊重中国主权。 东南亚媒体今天援引北韩官媒报导,北韩领导人金正恩的胞妹金与正(Kim Yo Jong)警告称,美国、南韩与日本的联合军事演习可能为自身带来“负面后果”。美韩下周即将举行代号“铁锤” (Iron Mace)的第三次核作战演习,进行全面核战争的沙盘推演。美日韩自9月15日起还将举行“自由之刃”(Freedom Edge)年度防御演练,提高对抗北韩核武与飞弹威胁的能力。 据悉,此次演习前美中两国国防部长举行了视频会议。美防长赫格塞斯(Pete Hegseth)表示,美国不寻求与中国发生冲突,不寻求改变中国政府,也不阻碍中国的发展。中国国防部声明称,中国国防部长董军敦促美国尊重中国的国家利益,并就台湾和南海问题进行讨论。 外界普遍认为,美国在军事和经济上支持亚洲地区其他国家牵制中国的势力扩张。这使得被中美纳入战略核心的东南亚地区国家,只能在“经济依赖中国,安全依赖美国”的战略平衡中左右摇摆。 亚太地区安全形势欠稳定之际,中美防长与外交部长分别开启对话。双方都对会谈作出积极评价。外界观察两国国防与外交高级官员的会晤,旨在为特朗普(Donald Trump)访华创造条件。新加坡媒体今日报道,中国已正式邀请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与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峰会,但由于两国在贸易及芬太尼议题上仍有显著分歧,白宫尚未回应中方的邀请。更多分析认为,鉴于当前国际秩序的瓦解以及超级大国之间的互不信任,习近平与特朗普二人更有可能在韩国今年10月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论坛期间会面。 值得关注的是,第12届中国香山论坛将于9月17-19日在北京登场,全球100多个国家防务部门和军队领导以及国际和地区组织代表,将围绕“共护国际秩序,共促和平发展”的主题展开对话。这是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对话会(Shangri-La Dialogue)以外北京另辟的一个国际安全论坛。后者由英国智库“国际战略研究所”(IISS)主办。自从中国通过“9.3”大阅兵向世界展示军事实力以来,未来如何引领全球创造世界和平的局面,成为外界对中国寄予希望的关键所在。

Duration:00:07:04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中国秀肌肉引外界不同解读

9/7/2025
中国九三阅兵典礼全球瞩目。外界关于这场军力展示的不同看点与解读事后仍在更新。泰国前民运领袖认为,过去一周标志着全球政治权力的转折,当今世界正由美国霸权的单极世界转变成了多极世界。新加坡学者则认为中国“以实力维护和平”的做法为亚太地区提供了战略稳定性。 众所周知,中国于9月3日在北京举行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阅兵式,此前在天津出席2025年度上海合作组织(SCO)峰会的多位国家领导人列席观礼台。数日来东南亚媒体持续报道相关消息,并一致称中国借此展示其军事实力和世界超级大国地位。 首先聚焦出席这场阅兵式的国家元首,包括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朝鲜领导人金正恩(Kim Jong Un)、缅甸军政府领导人敏昂莱(Min Aung Hlaing)等。除了伊朗、蒙古、津巴布韦和几个中亚国家的领导人出席了阅兵式外,只有塞尔维亚和斯洛伐克两位西方国家领导人。评论认为出席这次阅兵活动的国家领导人多数存在反西方意识形态。 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除了规模浩大、整齐划一的不同武装力量方队吸引眼球以外,中国还对外展示了海、陆、空以及火箭军等各种先进武器装备。外界军事专家立马敏感捕捉到“100%中国制造”、“随时可投入战斗”等关键字眼。尤其在经历了乌克兰战争以及今年5月印度和巴基斯坦冲突后,中国生产的无人机和战斗机受到广泛关注。 在地缘政治和军事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军事专家还密切关注中国新一代洲际弹道导弹,包括新型高超音速导弹。日本政府防卫研究所中国问题高级研究员山口真司指出,中国的导弹对美国军舰在亚太地区的军事行动构成重大威胁。还有分析人士认为,中国九三阅兵式受到全世界密切关注,北京或借此传递可能武力攻台的信号。这是否意味着中国下一步即将升级军事行动? 泰国媒体(THE STANDARD)评论员威洛(Wirot Lertjittham)指出,中国九三阅兵式是习近平领导下的第三次首都阅兵活动,其所展示的军事实力远超2019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这意味着中国正式告别“韬光养晦”的时代,在彰显中国实力和习近平作为全球领导者影响力的同时,它也向中国人民传递了一个至关重要的明确信息: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 无独有偶,最近几周以来中国上映了几部以抗日战争为主题的电影,其中一些取得了票房成功。中国官媒称,此次阅兵旨在“弘扬树立正确的二战历史观”。无论如何,二战遗留问题迄今仍是中日之间的敏感话题。据保守估计,在日本侵占中国的14年期间,造成大量军民伤亡,人数约在2000万至3500万。此前作为美国重要盟友的日本政府敦促几个欧洲和亚洲国家不要参加北京阅兵式,导致中国政府提出外交抗议。日后中日关系走向如何成为另一个追踪热点。 一些东南亚问题研究学者认为,在中国眼里,美国才是咄咄逼人的挑衅者。中国领导人正在向外界表达,一个日益强大的中国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能力履行其数十年来奉行的和平政策。新加坡学者马凯硕(Kishore Mahbubani)认为中国对外展示防御性武器体现的是“以实力维护和平”的理念。马凯硕是亚洲研究所亚洲和平计划(Asian Peace Programme)创始人。他认为和平是过去30年亚洲创造繁荣的关键所在。正因为有深刻的历史教训,亚洲文明更珍视和平,如果能够在无需诉诸战争的情况下实现和平,那便是最高的成就。 鉴于东盟多国领导人高调出席北京阅兵式,泰国民间对泰国领导人未能跟进国际动态产生疑问。多数意见认为泰国政局动荡、总理被罢免后出现权力真空。也有人猜测北京当局或许并未向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传统战略盟友菲律宾、泰国发出邀请。菲律宾与美国 1951 年签有《美菲共同防御条约》。以实现共同防御为目标的泰美关系则诞生于 1954 年东南亚条约组织下的《马尼拉条约》。二者目前都加入了美国旨在制衡中国的印太战略(Indo-Pacific Strategy)。 曾经率领黄衫军推翻泰国前总理他信(Thaksin Shinawatra)的民运领袖林明达(Sondhi Limthongkul)透过社交媒体批评泰国政客无能,以至于无法及时跟进国际形势的变化。他认为过去一周标志着全球政治权力的“转折点”,当今世界已从以美国霸权为主的单极世界转向了多极世界,这种权力转移涵盖了经济、政治、科技、甚至军事和安全领域。不过该言论评论区随即沦陷在大量负评和讥讽当中。 眼下泰国政坛变天,内部局势欠稳定。继前总理贝东丹(Paetongtarn Shinawatra)因“电话门风波”被宪法法院宣判解除职务后,其父他信周四突然飞往迪拜。在泰国民间引发他信再次流亡海外、贝东丹行踪成谜的揣测。不过,他信发帖重申出国只是为了体检,并非逃避司法调查。并表示将于9月9日亲自出庭澄清司法部门针对其享受特权待遇的起诉。为泰党(Pheu Thai Party)方面宣布已为履行反对派职责做好准备。随着其骨干成员诺帕顿 (Nopadol Pattama)等人陆续辞去为泰党议员职务,导致该党内部人心惶惶。这是他信家族20年来再次遭遇政治挫败。 由于获得在国会拥有最多票数的前反对派人民党(People's Party)支持,泰自豪党(Bhumjaithai Party)党魁阿努廷(Anutin Charnvirakul)周五在国会投票中当选新总理。阿努廷表示,新政府需要一个真正专业的内阁。 严格来讲,由于必须兑现政党之间的承诺,阿努廷内阁只是一个临时政府。新内阁必须在未来4-6个月期间完成修改宪法、制订相关法规,然后解散国会,并于明年初举行全国大选,以恢复国家政治和经济稳定。

Duration:00:06:05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中国大阅兵在即 东南亚陷入动荡

8/31/2025
中国和越南筹备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前夕,东南亚其他国家政治安全局势陷入动荡,印尼持续骚乱导致印尼总统取消访华行程。 综合东南亚媒体报道,在国际地缘政治和贸易紧张局势加剧背景下,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8月31日在上海合作组织(SCO)峰会上接待20多位世界领导人。这是继此前在天津举行为期两天的上海合作组织会议后举行规模最大的区域安全论坛。评论称,虽然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并未出席上合组织峰会,但他仍是此次论坛的热门话题,并且给这一地区的安全形势投下一层阴影。 • 印尼骚乱事件持续延烧 持续数日的印尼反政府示威活动仍在延烧。这是一起因不满印尼国会议员享受丰厚薪资而将愤怒转向权贵阶层的大规模示威运动,抗议者声称印尼青年失业率高、商品物价飞涨,生活不堪重荷、人民收入低廉还被征税,而富人却享受着高质量的生活水平。由于当局采取暴力镇压造成伤亡,29日一名年仅21岁的网约摩的司机在骚乱中被一辆战车撞倒并碾压,进一步激发民愤。多地民众开始围攻警察局、纵火烧毁警车、破坏政府建筑物、甚至哄抢洗劫当地国会议员的宅邸,印度尼西亚前总统梅加瓦蒂之女、印尼国会议长普安(Megawati Sukarnoputri)的住所同样沦为围堵目标。目前,骚乱事态已经蔓延至首都雅加达以外多个地区。今日凌晨印尼女财政部长世丽(Sri Mulyani)的宅邸遭到洗劫。这位财政部长周五宣布推迟了一场关于“印尼国家预算”的新闻发布会。原因正是受迫于自28日以来愈发动荡的国家安全局势。 鉴于印尼示威与骚乱持续加剧,印尼总统普拉伯沃(Prabowo Subianto)决定取消原定前往中国访问的行程。普拉伯沃原本预计出席于9月3日在北京举行的庆祝中国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式。印尼总统发言人普拉塞蒂(Prasetyo Hadi)表示,总统希望亲自监督并寻找最佳解决方案并为无法应邀出席盛会向中国政府致歉。外界认为,曾于2019-2024年担任印尼国防部长的普拉博沃自2024年10月就任新总统以来,针对他的抗议活动持续不断。此次大规模反政府运动给普拉伯沃政府带来执政以来最严峻的政治考验。 印尼骚乱期间因发现大量网路虚假讯息(disinformation),雅加达当局一度召见Meta Platforms和TikTok等社群媒体平台要求加强内容审核。印尼政府指出,这类恶意假讯息引发了反政府示威。鉴于示威抗议事态升级,中国公司字节跳动旗下的短影音应用程式TikTok宣布已暂停在印尼的直播功能。 针对近期的印尼骚乱事件,脸书(Facebook)用户Jeerachart Jongsomchai发文称,印尼骚乱事态导致普拉博沃放弃访华以及出席庆祝抗日战争胜利活动。下一步试看1966年印尼军方推翻亲华总统苏加诺(Sukarno)的事件是否会重演。时间回溯到1966年3月。印尼首任总统苏加诺的下属发动政变,推翻了与中国和俄罗斯共产党关系过密的印尼民族独立运动领袖苏加诺。 这名网友提出疑问,普拉伯沃原定出席中国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是否证明他与中国的关系比美国更为密切。东盟三个成员国泰国、新加坡、菲律宾作为美国在印太地区的传统战略伙伴,没有国家领导人承诺出席北京阅兵典礼。当前现状是否存在这样一种可能:一股看不见的幕后能量正在逐个摧毁每个国家的亲华政府,并促使其与美国拉近距离? • 泰国政治“空窗期”暗流涌动 前泰国总理贝东丹(Paetongtarn Shinawatra)几天前被宪法法院解除职务后,泰国政坛出现“真空期”。围绕如何推选新总理人选的话题,各股政治势力密集游走互动,大小媒体充斥各种关于政党组阁和拉拢政治势力的消息。8月29日,泰国宪法法院以6比3的投票结果解除了贝东丹·西那瓦的总理职务。理由是其违反了宪法规定的国家领导人道德规范,未能维护国家的尊严和利益。 泰国国会下议院一共492议席。推选新总理需要获得 247 张支持票。贝东丹被解除总理职务前,执政党议员有253人,反对党议员239人。如今格局迅速转变,拥有国会143议席的泰国最大反对党--人民党(People's Party)表示将于星期一开会商讨究竟支持哪个政党组建联合政府。原执政党核心为泰党(Phak Phur Thai )则坚称为泰党仍在总理角逐中占据主导地位。为泰党的政策完全继承了前总理他信(Thaksin Shinawatra)的家族政治与经济理念。而在过去20年中,他信.西那瓦家族推出的多位泰国总理全部遭遇意外下台的政治命运。 • 泰国政治动荡 泰柬边境未受影响 柬埔寨首相洪马内(Hun Manet)周六透过社媒发布一组在上合组织(SCO+)峰会期间与习近平会晤的照片。内容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表示致力于支持柬埔寨发展双边关系,以促进柬埔寨自主发展和维护国家主权。他还表示,中方支持柬泰军队停火以及由马来西亚牵头的东盟停火监督机制,并希望看到东盟观察员小组(AOT)。洪马内于2025年8月30日至9月1日应邀访问天津出席上海合作组织(SCO+)峰会。泰国媒体评论洪马内此举旨在平息有关柬埔寨将与中国拉开距离、转向寻求美国庇护的传言。 据透露,为了庆祝美柬建交75周年,两国军方将领7月底在夏威夷美国印太司令部(USINDOPACOM)签署了关于强化防务合作的文件。讨论内容包括恢复曾于2017年中断的美柬“吴哥哨兵”(Angkor Sentinel)联合军事演习,这标志着为双边防务合作注入新动力。 早在2024年12月,美国印太司令部司令帕帕罗上将(Samuel Paparo)访问柬埔寨并参观了由北京援助改造的云壤海军基地。该基地的一部分最初是由美国资助建造的。柬埔寨前首相洪森(Hun Sen)今年4月在揭幕仪式上对外宣布,新改建的基础设施不会仅供北京使用,欢迎其他国家的舰船在此停靠。此后,陆续有美国、日本军舰先后停靠云壤海军基地。 柬埔寨长期以来都是中国在东南亚最坚定的盟友之一。在柬埔寨前领导人洪森(洪玛内父亲)的领导下,中国已投资柬埔寨基础设施项目超过数十亿美元。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今年4月走访柬埔寨。柬中双方保持代号为“金龙”(Golden Dragon)的年度联合军事演习。目前柬埔寨国王西哈莫尼(Norodom Sihamoni)和太后莫尼列(Norodom Monineath Sihanouk)逗留北京,并于8月26日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以及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举行见面会。中国外交部发文重申双方之间的铁杆友谊,中方坚定支持柬埔寨人民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同时强调在变乱交织的国际形势中坚定站在一起,加快建设全天候中柬命运共同体。柬埔寨国王西哈莫尼和太后莫尼列将出席中国举行的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观礼9月3日在北京举行的盛大阅兵式。 近年来,北京不断扩大其对金边的影响力,引起战略竞争对手美国的担忧。印太司令帕帕罗近期谈到中国军力评估报告时表示,中国前所未有的军事现代化,包括人工智慧(AI)、极音速(hypersonic)武器、太空能力等多项领域的进展,对美国本土、盟友与伙伴构成真实且严重的威胁。北京针对南海、台湾乃至周边区域的控制展现侵略性。 帕帕罗重申,美国印太司令部致力于通过促进安全合作、促进和平发展、应对紧急情况、遏制侵略以及在必要时赢得冲突以加强印太地区的稳定。 在今年7月中旬史上最大规模的“护身军刀”(Talisman Sabre)19国联合军演中,除了主导的西方阵营国家以外,东盟成员国印尼、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参与其中。越南、马来西亚则应邀担任观察员。

Duration:00:06:14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上合峰会或加剧全球秩序转变

8/24/2025
美国高关税政策搅动全球贸易局势,国际地缘政治牵动更多国与国之间的外交变化。在中美激烈竞争的背景下,本月底即将在天津登场的上海合作组织(SCO)高峰会议,随即成为观察全球阵营是否重新整合的焦点所在。 综合东南亚金融与银行消息报道,中国在上合组织峰会前夕抨击美国威胁世界和平。这次会议计划于8月31日至9月1日在天津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预计将宣布上合组织未来发展战略、提出改善全球治理的新方案并与成员国签署《天津宣言》。 据悉,包括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印度总理莫迪(Narendra Modi)、东盟国家印尼、马来西亚、柬埔寨、老挝、越南等22国领导人以及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在内的10个国际组织负责人将出席这次由中国和俄罗斯牵头的上海合作组织年度峰会。在当前力量平衡和全球秩序发生转变的背景下,上合组织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最关注的合作框架之一。 泰国学者分析称,上海合作组织前身是1996年由中国、哈萨克、吉尔吉斯、俄罗斯和塔吉克组成的“上海五国”对话机制,其初衷是从国家安全考量,为保护其境内最脆弱的领土—新疆建立统一防线,使其免受恐怖主义(Terrorism)、分裂主义 (Separatism) 和宗教极端主义(Extremism) 的侵害。如今这个单纯讨论边境军事信任的谈判机制,演变成为了广泛讨论政治、经济、军事以及社会文化等多领域全面合作且覆盖全球人口40%以上的综合性合作组织。 在全球多个地区爆发战争的现状下,上合组织成员国之间贸易额排名前三位的商品分别是能源、农产品和矿产。三种商品都是当今世界各国最热衷的战略性商品。 另一项挑战美国金融霸权体系的提议同样值得关注,因为全球大多数国家都受到了美国货币政策的影响,导致全球通货膨胀率大幅上升。为了对抗来自美国的金融动荡,上合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和对话伙伴国也在寻求分散金融风险,以减少对美元的依赖,譬如成员国之间交易以本币进行结算,尤其以中国人民币、俄罗斯卢布、印度卢比三种货币为主。一旦予以落实,该组织将在全球经济与安全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美国从未被邀请加入上海合作组织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sation)。2001年乌兹别克斯坦加入后,该机制升级为上海合作组织。西方视其为一个由中国主导的东方联盟,旨在抗衡北约(NATO)。上合组织成员国数量迄今几乎翻了一番,涵盖从蒙古到沙特阿拉伯等各种观察员国和对话伙伴。按照日程,普京、莫迪等各国领导人还将举行场边会谈。 中国外交部官员刘彬周五强调,习近平主持的此次峰会与一些国家将自身利益置于其他国家利益之上的做法不同。这是中国在世界级峰会前罕见地不点名批评其竞争对手。外界一致认为北京剑指华盛顿,全球利益划分是否依旧符合美国霸主意愿则成为了悬念。 外界同步关注的是,中国将于9月3日举行纪念二战结束80周年盛大阅兵式。中国庞大军力透过阅兵舞台对外展示以及多种尖端科技武器装备的亮相,成为国际社会评估中国话语权重的关键筹码。 时值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高关税政策造成不少国家与美国关系紧张,许多国家不得不重新平衡关系。中国和印度最近同意讨论两国有争议的边境划界问题,标志着两国关系的重大调整。尤其在特朗普对印度征收50%关税后,中国立场逆转并且声援印度共同抵制美国对印度商品加征关税。印度总理莫迪预计将在上合峰会期间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晤,这是莫迪七年来首次访华。尽管两国此前的经贸合作困难重重,但印度消费市场由庞大的人口基数加以驱动,是中国制造力扩张的关键市场。最近的事态发展表明,中印两个亚洲巨头正在开始重建关系,并在应对特朗普政府的关税问题上相互支持。 印度虽与美国、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亚同为“四方安全对话”(QUAD),联手践行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区遏制中国的印太战略(Indo-Pacific Strategy),但印度同时也奉行“不结盟外交政策”,由此得以在美中俄大国博弈中左右逢源。此番印度没有全力配合美国提出关于开放农产品市场以及停购俄罗斯能源与武器等要求,因而被特朗普课征重税,加上巴基斯坦(19%)、斯里兰卡(20%)和孟加拉(20%)等印度邻国和贸易竞争对手都享有较低的关税,这导致印度与西方世界的战略合作关系面临更大考验。评论认为,美国针对全球90个国家加征关税税率从15%到50%不等,各国关税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与美国关系的亲疏。可见高关税政策是一套综合了政治安全和经济贸易考量的组合拳,特朗普在改写全球贸易体系的同时,也试图重塑世界地缘政治格局,即逼迫各国在外交上明确表态。 根据新德里消息报道,原定于8月25-29日访问印度的美国贸易代表团已宣布取消。虽然通过双边谈判寻求降低或推迟关税的希望破灭,但印度表示与美国的贸易谈判仍在继续。不过面对美国高关税施压,印度外交选边站队的可能性增大。在东南亚视野里,印度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和不断扩大的经济规模,有望取代中国“世界工厂”地位,成为国际资本转移的新生产基地,但在特朗普高关税政策布控下,东南亚其它地区如越南、印度尼西亚(19%)相对更具吸引力。时下东南亚各国担忧美国关税战的后果势必带来中国商品倾销浪潮,纷纷期盼中美元首今年内达成会面,为日趋混乱与紧张的全球贸易和地缘政治局势寻求缓和之计。

Duration:00:06:04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美俄关系似重塑 多极世界考应变

8/17/2025
全球聚焦美国与俄罗斯领导人之间的阿拉斯加峰会,尽管会谈结果未给俄乌战争带来停火协议,但东南亚观察人士认为俄美关系重塑将给世界格局带来改变的契机。恰逢超级大国争夺印太地区政治、经济、安全影响力,泰国学者提醒在多级世界产生、国际互动充满变数和不确定性的形势下,东南亚国家务须审慎应变不断更新的世界新秩序。 综合东南亚媒体报道,阿拉斯加峰会(Alaska Summit)前夕,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离开华盛顿前社媒发文“高风险!!!” 这究竟是针对何人、何事释放高风险信号,外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特朗普率先营造出吸引全球围观风险对决的情境。但在经过三个小时面对面会谈后,双方声明时并未提及关于乌克兰停火协议或者乌克兰和平进程。对此期盼尽早结束乌克兰战争的东南亚媒体纷纷表示,阿拉斯加峰会声明“内容空泛”,没有协议,没有停火,没有实质性具体成果。显而易见,迄今已经持续逾三年的俄乌地缘政治冲突不会轻易结束。 大多数东南亚媒体追随西方主流观点,认为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通过这场元首会晤取得了象征性胜利。除了借助会谈推动俄美合作、扭转冷战后的国际安全秩序规则,重新调整两个拥核大国之间的国际关系以外,普京作为国家领导人的形象也在世界舞台上赢得了合法性。普京因发动乌克兰战争而遭到西方孤立, 2023年3月,国际刑事法院向俄罗斯总统普京发出逮捕令,指控他在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战争中涉及战争罪。此番普京却受到美国总统特朗普高规格的外交礼遇且全程享受美军的安全保护。 阿拉斯加峰会被普遍视为全球两大拥核国元首的政治外交秀。大国领导人会面,红毯亮相、战斗机展示、握手寒暄以及拍照环节,仪式规模远大于实际结果,给人以雷声大、雨点小的空洞感。特朗普在未能达成停火后转而寻求和平解决方案,或能使其理应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执念有所满足。 在未能达成乌克兰停火的情况下,特朗普转而专注于更广泛的和平谈判。他会后称“会谈具有建设性”,却并没有公布任何实质性成果,这引发了人们对他“善于达成交易”的形象产生质疑。而普京不经意一句“下次莫斯科见”的结束语,被视为其针对国与国之间无论大小、强弱一律“外交平等”原则的最终强调,即使谈判没有突破,也能向国内外展示,俄罗斯依旧是与美国平起平坐的大国。 一些分析人士认为,这次高峰会晤,普京在公关方面取得胜利,而特朗普则在外交方面失利。另一种分析意见则认为,特朗普与普京时隔6年后举行会谈,他们更多强调会谈的重要性和政治意义,并非他俩谈话的内容。相信这只是重塑两国关系迈出的第一步,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特朗普素来行事决绝且充满不确定性,后续进展更值得关注。 东南亚媒体今天纷纷报道关注乌克兰领导人以及欧盟动向的新闻。据悉特朗普会后已向欧盟以及乌克兰总统通报了与普京的会晤内容。欧盟拟召开欧、美、乌三方峰会,讨论继续向俄罗斯施压;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将于明天(8月18日)前往华盛顿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会谈;此前特朗普告知泽连斯基:普京要求以更多领土换取结束乌克兰战争,美国希望乌克兰战争尽快结束,泽连斯基则拒绝了俄罗斯提出的条件。部分观察家认为,未来关键的看点是:美国总统特朗普、俄罗斯总统普京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是否会在近期内安排会面并达成和平协议。 特朗普在“真相社交”(Truth Social)网站发帖称,结束残酷的俄乌战争的最佳方案已全部敲定,两国必将寻求达成和平协议。这不仅仅只是停火,因为交战从未停止。特朗普表示他希望乌克兰接受俄乌和平协议提议,因为“俄罗斯是超级大国,而乌克兰不是”。《纽约时报》援引两位消息人士的话报道,特朗普似乎希望俄罗斯和乌克兰迅速达成和平协议,无论代价如何。 泰国经理在线(mgronline)报道消息称,特朗普声称要惩罚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并于上周将印度商品的进口关税提高了25%,理由是印度仍在进口俄罗斯石油。这使得美国对印度征收的关税总额达到50%。然而,特朗普并没有针对另一买家中国采取同样的行动。尽管其表示不排除在“未来两三周”对此事进行审查的可能性。分析认为,如果特朗普增加对俄罗斯的制裁和关税,中国正在放缓的经济肯定会受到影响。目前中美正在就一项贸易协议进行谈判,该协议可能会缓解世界两大经济体之间的紧张关系,并降低进口关税。所以说,在未来两三周内发生的事情,或将是决定中美俄关系的最大变数。 紧张的地缘政治关系尚未缓解,全球性贸易紧张局势和关税持续影响世界经济,尤其美国和中国两大经济体之间的经济关系正在发生转变。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的调查发现,美国公司在华投资已降至历史最低水平。美国企业对中国经济增长预测的信心持续下降,对改善中美关系的信心仍然很低或不太可能改善。影响在华美国公司营商环境的因素包括来自中国企业的竞争加剧、美国出口管制、中国产业政策以及阻碍市场准入的国内结构调整政策。根据东南亚媒体报道,虽然中国市场规模庞大,不容忽视,但如果不大幅减税和改善市场准入,信心就无法恢复。在此情况下,美国企业的投资必须寻找替代方案。一些美国企业已打算放弃在华投资计划,转向将东盟和印度视为新的生产基地。 东盟近年来成为全球经济增长较稳定的地区之一,但地区安全面临多重挑战。本月14-15日在云南安宁召开的第10次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LMC)外长会议期间,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分别各国外交部长举行非正式会晤,就地区形势和联合打击跨境犯罪等共同关心的议题深入交换意见。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强调:面对变乱交织的国际形势,以及单边霸权和保护主义抬头,澜湄各国需要加强团结合作、促进共同发展。据了解,2014年提议的澜湄合作机制成员包括中国、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 泰国与柬埔寨近期在两国边界地区爆发军事冲突,双方各有死伤,在马来西亚、中国和美国的斡旋下,泰柬于7月29日停火,8月7日在东盟机制下同意延长停火协议。综合各方对泰柬冲突事件的分析,有两国政客将国内政治矛盾对外转移说;有争夺东南亚地缘政治与战略资源说;有打击电信诈骗行业互损经济利益说;还有超级大国渗透东南亚引爆利益冲突和利益重叠说。中国外长王毅近日对泰国外长表示,中方支持泰柬双方加强对话协商,重建互信,重归于好,支持东盟以“东盟方式”解决好东盟内部的问题。中方愿根据双方意愿提供必要协助。王毅在与柬埔寨外长会面时表示,柬、泰都是中国的好邻居、好朋友,期待双方加强接触交流,恢复友好互信。中方相信当事方能够透过对话协商妥善解决分歧,支持东盟为此发挥积极作用并维护好东盟的团结。 缅甸军政府领导人敏昂莱(Min Aung Hlaing)本月初宣布计划中的民主选举将落在今年12月。缅甸军方媒体报道称,缅甸外交部长丹瑞(Than Shwe)在云南省湄公河-澜沧江合作机制外长会议期间会见了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中方重申支持缅甸军政府拟议的选举进程,缅甸也邀请中方观察选举进程。 中国驻缅甸大使馆在其新闻稿中并未明确表示中国对缅甸大选的支持,内容称王毅敦促缅甸通过选举实现三个目标:一是实现国内和平,结束各派冲突,实现民意主导的执政;二是实现广泛的和解与团结;三是促进社会团结,推进灾后重建和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综合媒体评论,西方国际社会抵制缅甸通过选举洗白之际,恰逢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外长在中国举行会晤,这引发了外界猜测,中国是否正在帮助缅甸军政府争取地区支持,以推动其计划中的选举。对于缅甸军政府的选举计划,中国、印度、泰国、柬埔寨、俄罗斯和白俄罗斯都表示支持。然而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反对派团体以及缅甸民族团结政府(NGU)长期以来一直拒绝接受缅甸军政府的选举,批评其不自由且不公平。现任东盟主席国马来西亚则表态,缅甸军政府应该优先结束敌对状态,而不是举行选举。 最近,缅甸若开军、克伦民族联盟和德昂民族解放军(TNLA)相继宣布不会在其管辖区域内举行选举,并誓言阻挠选举进程,谴责缅甸军政府组织选举是深化军事统治的机制。

Duration:00:06:36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陆权-海权纷争 印太冲突隐隐若现

8/10/2025
全球目光聚焦美俄领导人高峰会谈能否点亮结束俄乌战争的和平曙光之际,印太地区安全局势正随着地区国家之间争夺陆权和海权优势而不断亮起红灯。东南亚国家泰国和柬埔寨协商停火后局势仍不稳定。印度和菲律宾首度南海军演后矢言深化国防合作。新加坡兵推中国封锁台湾消息甚嚣尘上,东南亚国家顿生撤侨焦虑。 泰柬边境冲突达成停火 本周四,马来西亚、中国、美国代表以观察员身份出席在吉隆坡举行的泰柬边界联合委员会会议。东盟轮值主席安华(Anwar Ibrahim)会后透露,马来西亚未来会继续充当调解方,协助解决泰柬边界冲突,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东盟国防武官将负责执行监督停火情况,中美并未直接参与。 泰国周六再传三名士兵在泰柬边境地区巡逻时踩中地雷受伤。原本稍有缓和的泰柬关系再度紧张。泰国《民族报》(The Nation)报道,三名泰国士兵8月9日上午在东北部四色菊府边境巡逻时踩到地雷受伤,目前正在医院救治。泰国政府当天发表声明谴责柬埔寨在边境地区埋置地雷,违反《渥太华公约》及《联合国宪章》等国际法和人道主义原则。 泰柬两国都是《渥太华公约》签署国,此公约禁止使用、储存、生产和转让杀伤人员地雷。据悉自二战至今的不同历史时期内,泰柬两国士兵先后在边境地带埋下大量地雷,且无详细记载。坊间消息盛传,此次被踩爆的地雷为俄罗斯制造。 过去三周以来,泰国士兵三次在边境地区踩中地雷,前两次一共造成五名士兵受伤。泰国陆军发言人温泰(Winthai Suvari)少将表示,此次事件向国际社会表明,泰柬两国在边境地带的武力对抗仍在继续。当局已掌握此次地雷事件的详情,将交由泰国外交部提出正式抗议并根据公约规定采取进一步行动。柬埔寨尚未就这起事件做出回应。 泰国军方敦促柬埔寨在边境地区联合开展排雷行动。泰国计划在下一次泰柬边界联合委员会会议上商讨排雷合作。据泰媒报道,这是泰方提出但遭柬埔寨拒绝的其中一项要求。泰国军方此前在素林府地区的排雷行动中已清除了400多枚地雷。 泰国外交部长玛里(Maris Sangiampongsa)周六随代理总理、内政部长普坦(Phumtham Wechayachai)前往素林府视察前告诉记者,泰国正在收集证据,希望在国内和国际法庭上起诉下令挑起泰柬军事冲突的柬埔寨官员,并要求就柬埔寨近期在边境地区“使用武力侵犯泰国主权、造成人员与财产重大损失”的行为提起刑事与民事诉讼。 泰柬两国仍存在分歧,民间虚假信息泛滥,泰国政府设立特别工作组,负责监测社交媒体上的新闻内容,避免引发更大的社会恐慌。 泰国和柬埔寨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随着泰柬边境紧张态势不断演变,这两个国家的政治强人家族正遭遇被削弱势力的危机挑战。尤其在面临国家领土主权、安全、民族利益乃至话语主导权等重大课题时,泰国前总理他信 (Thaksin Shinawatra)和柬埔寨铁腕统治者洪森(Hun Sen)分别推出新生代捍卫家族利益,更加剧了未来局势的不确定性,各方仍需密切关注。 台湾海峡局势升温 新加坡《联合早报》(Lianhe Zaobao)昨天援引台湾军方通报称,中国大陆连续两天(8月8-9日)派逾50架次军机绕台。台湾国防部表示,台军运用任务机、舰及岸置导弹系统严密监控与应处。东南亚多家媒体近日报道关于中国军方对台湾展开海空封锁的兵推模拟。这场今年4月在新加坡举行的兵棋推演活动,近日陆续透露消息称,一旦台湾被困,东南亚各国须靠新加坡空运才能撤离百万侨民。 中国外交部表示,中国一向坚决反对所有建交国家与台湾建立任何形式的官方关系,包括军事对话与合作。中方对这次兵棋推演状况并不清楚。 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系副教授庄嘉颖认为,若台海出事,东南亚国家很难置身事外,无论从撤侨人道考量、供应链、航海与航空路线、海底缆线等方面多少都会受到影响。如何避免事态升温以及出事后的危机处理,将是东南亚国家社会精英以及政治领袖必须思考的重要课题。 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Ferdinand Marcos Jr.)近日访问印度时向媒体表示,若中国与台湾爆发冲突,菲律宾“无法置身事外”。中国外交部对此表示反对,并就此提出严正交涉。 南海印度-菲律宾深化国防合作 印度和菲律宾本月初在南海举行首次海上联合军演,为期两天的军演引发中国强烈不满。中国军方指责菲律宾与域外国家进行联合演习,破坏了地区和平与稳定。北京方面表示,军演虽然产生不了任何实质意义的军事威胁,但对中国来说具有挑衅意味。与此同时,中国海军派出两艘军舰,包括一艘导弹驱逐舰,靠近菲律宾军舰约25海里范围。中国重申这是例行巡航,并誓言将坚决捍卫其主权和领土完整。 泰国媒体报道:菲律宾武装部队总司令罗密欧将军(Gen. Romeo Brawner)表示,菲印军演旨在促进菲印两军深入开展军事合作。菲律宾作为美国盟友不断加强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以及印度等多个国家的防务合作,以增强其国防实力。为了监视中国日益咄咄逼人的海上行动态势,菲律宾军方还向媒体通报海上和空中巡逻的消息。 继印菲海军在南海联合军演后,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启程对印度进行为期五天的访问,与印度总理莫迪((Narendra Modi))及其他高级官员举行会谈,两国将在国防、贸易投资、农业、旅游和制药业等领域的合作。 泰媒分析称,中国与印度在喜马拉雅山脉接壤地带存在长期的陆地主权争端。海权方面北京对几乎整个南海地区的主权声索,导致中国与南海周边多个国家产生冲突,包括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文莱等。此次印度联合菲律宾海军首次在争议性极大的南海开展军演,意味着印度未来可能会介入中国与其他国家在太平洋地区的海权之争。

Duration:00:06:34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媒评:东南亚政局受大国博弈影响

8/3/2025
泰柬边境新一轮冲突停火后,两国民众敌意加深,双方政府拟在中国、美国和马来西亚协调下进一步磋商。地区局势敏感之际,缅甸宣布解除全国紧急状态,尽快筹备大选。分析认为东南亚地区政治与安全局势的微妙变化离不开中美竞争以及美国关税施压的影响。 发生在7月下旬为期5天的泰柬边境军事冲突,经东盟轮值主席国马来西亚7月28日斡旋后,泰柬两国同意自29日起无条件停火。双方部长级官员决定于8月7日在马来西亚举行边境联合委员会(GBC)特别会议,届时将邀请马来西亚、美国和中国派代表作为观察员出席。 泰国-柬埔寨当局宣布边境军人停火后,双方媒体互指对方违反协议继续实施挑衅。两国民众持续掀起舆论战,互称对方是“侵犯领土的外敌”。《柬中时报》报道,柬泰停火协议生效后,泰国军方以合影为由设局,掳走了20名柬埔寨士兵,其中1人不幸殉职,另有2人于8月1日被送回。令人震惊的是,两人被发现身心状况极差,其中一人已致残,另一人则出现严重心理创伤与精神障碍。 泰国军方否认虐待柬埔寨士兵,并表示被扣押的柬埔寨士兵将在“法律程序”完成后获释回国。泰国军方通报截至2025年7月31日,泰柬边境军事冲突造成15名士兵死亡,196人受伤。另有17名平民死亡,38人受伤。泰国民间媒体纷纷引述军方强调,当前形势下,有人散布虚假信息和伪造证据,意图在国际社会抹黑和攻击泰国,要求各界慎重判断,并坚持提供可靠证据。 柬埔寨民众周六(8月2日)在金边举行和平集会,人们挥舞国旗,高喊爱国口号,支持金边政府捍卫国家主权。柬埔寨政治强人洪森(Hun Sen)今天透过脸书强调对国家大事严阵以待,扬言要撤换纪律松懈的政府官员,强化异己言论治理,以提高执政效率。 泰国民间组织“主权统一阵线”于8月2日晚间在曼谷胜利纪念碑附近号召民众集会,抗议政府当局同意签署无条件停火协议,致使泰国在与柬埔寨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他们呼吁已被停职的泰国总理贝东丹(Paetongtarn Shinawatra)辞职下台,否则将组织更大规模集会冲击政府大楼,直到推翻政府。据了解,号召这场集会的“主权统一阵线”精英曾在20年前推动一系列反政府运动导致时任总理他信 (Thaksin Shinawatra) 政权坍塌。 目前,已被停职的贝东丹被泰国宪法法院要求必须在8月4日前就其遭弹劾的案件提交抗辩书,否则将视为自动放弃答辩。其父亲他信也面临多起诉讼官司。最高法院将在9月9日上午10时宣判他结束流亡返回泰国后在医院服刑是否违法的案件。 参加抗议活动的泰国前参议院议员构桑(KaewsanAtibodi)和朱拉大学学者在集会演讲中提出了四个关键问题:1. 洪森是否会停止捍卫洪森家族的权势和影响力?2. 他信和洪森之间真的闹翻脸抑或是联手上演政治大戏?3. 未来泰柬边境冲突是否会升级为战争?4. 泰国应该做什么?集会者强调,当务之急必须更换政府领导人,以防止国家崩溃。 泰国前参议员颂猜(Somchai Sawaengkar)则质疑当前泰柬混乱局势是洪森和他信两个家族之间为了争夺阁骨岛(Koh Kood)和泰国湾油田的利益而展开争斗。他警示当前对付“外敌”与清除“叛徒”哪个更重要?集会者对军事实力超过柬埔寨20倍的泰国政府突然被下令停止敌对行动感到困惑。他们认为主要原因来自当前泰国政治与外交事务极其薄弱。 泰国集会领袖之一,人民民主联盟发言人贾图蓬表示,2025年 7月28日是拉玛十世国王的生日,泰国副总理兼内政部长普坦(Phumtham Wechayachai)代理泰国总理却在这一天与柬埔寨达成无条件停火协议,导致泰国处于可能丧失领土的军事劣势,此举伤害了泰国百姓爱戴王室的赤诚之心。 东南亚地区局势敏感之际,陷入内战多年的缅甸军政府宣布8月1日起解除全国紧急状态,加快筹备民主选举。不过出于安全考量,当局仍将继续在60多个城镇实施紧急状态法。这是缅甸国防与安全委员会周四召开会议做出的决定。2021年2月初,缅甸武装部队总司令敏昂莱大将(Min Aung Hlaing)推翻昂山素季(Aung San Suu Kyi)的文官政府,引发大规模抗议以及多党内战,造成数千人死亡。随后,缅甸军方宣布进入紧急状态,时长四年半。 为了推进选举,缅甸当局宣布成立了一个由敏昂莱领导的11人委员会,负责组织和监督选举。预计全国大选将在今年12月和明年1月分阶段举行,具体日期尚未公布。外界普遍质疑,这场选举能否顺利举行,关键是能否让缅甸政治真正回归民主轨道。 缅甸军政府颁布了一项新法律,针对“扰乱选举进程”的言论或抗议活动,规定最高可判处10年监禁。根据新法律,任何发表言论、组织、煽动、抗议或散发旨在扰乱选举进程任何部分的人,都将被处以3至10年监禁,并处以罚款。该法律还规定,任何威胁、妨碍、袭击或严重伤害选举委员会工作人员、候选人或选民的人,可被判处3年至终身监禁,甚至可被判死刑。据透露,缅甸军政府自本月起向那些愿意在投票前放下武器并回归法律的人提供奖赏金。 缅甸反对派团体明确表示要采取行动抵制选举。国际观察员批评缅甸军头敏昂莱试图通过“舞弊”手段使缅甸军事统治合法化。分析人士预测,敏昂莱或将在选举后继续担任总统或总司令,并继续巩固权力,延长统治缅甸的事实。 引发外界关注的是,缅甸军头敏昂莱的政治影响力并未因其不被西方国际社会待见而真正削弱。持续四年多的紧急状态赋予这名缅甸武装部队总司令对国家立法、行政和司法部门的最终决断权。近期他却提倡通过民主选举来解决国内政治冲突。分析普遍认为这与缅甸国内尖锐的政治矛盾和来自美国40%的关税重压密切相关。众所周知,缅甸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尤其是在大国竞争中对高科技产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稀土资源。 中国表态支持缅甸组织选举,欢迎缅甸各党派根据宪法和法律,通过政治方式处理分歧,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作为友好邻邦,支持缅甸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稳妥推进国内政治议程。 透过此次调停泰国-柬埔寨之间的冲突,中美超级大国对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显而易见,泰国媒体关注到近期中美新任驻泰国大使先后明朗。泰国外交部透露,中国驻泰国大使张建卫于7月29日抵泰履新。他表示将在“中泰一家亲”基础上构建可持续的中泰命运共同体。现年57岁的张建卫此前担任驻科威特国特命全权大使。另据泰国媒体透露,美国国务院东亚和太平洋事务局高级官员奥尼尔(Sean O’Neill)已被提名担任新任驻泰大使。奥尼尔在印太地区拥有超过20年的工作经验,曾经派驻孟加拉国、巴基斯坦、缅甸、香港以及泰国,担任过美国驻清迈总领事和美国驻曼谷大使馆政治军事处处长。他精通多种亚洲语言,包括泰语、汉语、缅甸语、孟加拉语和日语。这名外交官对当地文化的理解被网络评论员誉为美国外交的关键优势。奥尼尔对泰国的熟悉以及跟军方的密切关系,将有助于与泰国领导人和当地社区建立文化桥梁并开展合作。奥尼尔近日表示,泰柬冲突对泰国与美国的同盟关系没有任何好处。这只是无谓地浪费生命与宝贵资源。奥尼尔还表示,泰国不应认同缅甸军政府的合法地位,美国的立场是不鼓励缅甸军方举行“虚假”的选举。据传奥尼尔有意推动在泰国南部攀牙府(Phang Nga)建立美国军事基地,配合设在泰国北部清迈的美国大使馆协调安全工作。 泰国网友对此看法褒贬不一。一些人认为大国外交官凭借其丰富的经验和对泰国文化的了解来意是友善的。另一些人则担心美国影响力的增强可能导致中泰关系紧张。还有一些人则敦促大国外交官优先考虑泰国的人权和环境问题,以促进平衡可持续的外交关系。

Duration:00:06:38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泰柬边境局势 原则上同意停火

7/27/2025
最近几天,泰国和柬埔寨爆发新一轮主权争夺,两国激烈交火酿成13年来最严重的边境危机。泰国和柬埔寨相互指责对方违反国际法。联合国安理会紧急介入,双方领导人均表示“原则上同意停火”。不过随着两国民众爱国主义情绪被点燃,情势失控的风险仍未解除。 新一轮泰柬边境冲突进入第4天,两国仍向边境增派武器和装备兵力。联合国安理会7月25日就这场危机召开紧急会议。柬埔寨驻联合国代表呼吁“立即无条件停火。”泰国代理总理普坦(Phumtham Wechayachai)表示“原则上同意停火”。但仍警告,如果局势升级,可能会发展成战争。 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日前透过“真实社群”(Truth Social)连续发布贴文,声称先后与柬埔寨总理洪马奈(Hun Manet)、泰国代理总理普坦通电话,要求双方停火。美国正与泰、柬两国进行贸易磋商,倘若两国持续交火,美国将不愿和任何一方达成协议。美国对泰柬两国输美商品课征36%关税,预计8月1日起实施。 据传东盟轮值主席国马来西亚同样开启紧急调停。泰国外交部发言人7月25日表示,泰国拒绝第三国为泰柬边境地区发生的冲突进行调解,要求柬埔寨立即停火,通过双边会谈解决冲突。 泰柬边境交火数日,炮弹殃及邻国老挝。老挝国防部发文证实,7月24日至25日泰柬军队交火期间,有10枚炮弹落入老挝领土,究竟是哪一方所发射尚不清楚。泰国军方周六发表声明对老挝民众财产受损表示遗憾。并称泰方与老挝展开协作调查,最终确认炮弹是柬军使用的武器。柬埔寨国防部发言人同日驳斥了泰军的指控,强调柬军反击重点只针对泰国的军事基地。俄罗斯媒体(Sputniknews)一度传出柬埔寨武装人员非法越境进入老挝领土,双方激烈交火,老挝军方拘捕10名武装人员的消息。老挝军媒《人民军报》则表示,没有收到相关通报。 泰国和柬埔寨舆情连日来不断升高,分别召集中美等多国外交使节通报边境局势。泰方通报伤亡人数持续增加,迄今已有包括妇女、儿童等平民在内34人死亡,其中7名军人,另有逾百人受伤,大约15 万人边民紧急迁徙,超逾500所学校被迫停课。 随着王室成员、僧侣、社会知名人士通过社交媒体缅怀阵亡将士,两国民众爱国主义情绪愈发高涨。 泰国停职总理兼文化部长贝东丹(Paetongtarn Shinawatra)周六(7月26日)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英文采访,就如何向国际社会澄清泰柬边界问题发表讲话。她声明几个月来泰国始终容忍柬埔寨的各种挑衅,但仍坚定维护和平的意愿,泰方曾多次尝试推动双边机制与和平讨论论坛,但并未得到真诚的回应。直到7月24日上午,柬埔寨率先发动攻击,泰国因此出动了F16战斗机和坦克等重型武器。 泰国女总理强调无意挑起战争,但是当人民的生命受到威胁时,国家有责任保护他们。贝东丹呼吁国际社会考量柬埔寨的行动是否妥当。她重申虽然尚不确定柬埔寨除了当前局势外是否还有其他不可告人的目的,但泰方愿意跟联合国合作且仍在努力说服柬埔寨回归和平解决问题轨道。 柬埔寨当局要求安理会介入,将泰柬边境冲突交予国际法院裁决。柬军谴责泰军使用因杀伤力大而被国际禁用的集束手榴弹滥杀无辜。柬埔寨排雷行动和受害者援助机构(CMAA)对泰军在柬泰边境接壤地带(Khao Phi,Tejo Thammachat)使用“集束手榴弹”的报道表示高度关切。《高棉时报》(Khmer Times)称这场冲突已造成13名柬埔寨人死亡。泰军此前称边境冲突击毙约100名士兵,柬方未予回应。《高棉时报》分析文章指出,这一轮柬泰摩擦虽未演变为全面的军事冲突,但已深刻影响两国经济合作的结构基础,特别是柬埔寨严重依赖泰国的交通物流、农业出口、旅游与劳务市场。东盟+3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AMRO)宣布下调柬埔寨2025年经济增长预测由5.8%降至5.2%。 追溯泰柬边境局势自今年5月28日发生交火以来持续升温。双方对于在争议区域造成1名柬埔寨士兵身亡的事件各执一词。随着双边谈判未见进展,泰方率先关闭贸易关卡、实施边境管控。金边则喊停进口泰国水果蔬菜、燃油天然气,禁播泰国影视文化产品。 6月中旬,泰柬关系因两国领导人之间私密电话泄露事件急剧恶化。时任泰国总理贝东丹被指与柬埔寨参议院主席洪森通话时言辞不当、“有失国格”,泰国宪法法院下令其于7月1日起暂停履行总理职务。泰国政局动荡,内阁紧急改组。然而实力不容小觑的贝东丹仍以文化部长身份主导内阁。 7月中旬3名泰国士兵在泰柬边境被地雷炸伤,泰国和柬埔寨就地雷来源各执一词。双方于7月24日爆发新一轮军事冲突。 关于长期存在的泰柬领土争议。泰国和柬埔寨之间存在多处尚未明确划定的边界。双方2000年签订了一份谅解备忘录,反对采取可能改变现状的单方面行动。然而两国围绕边境争议地带仍然周期性爆发战争。此次柬埔寨提交国际法院的争议点分别是跟几座古神庙有关的四个地区(Ta Moan Thom Temple, Ta Moan Toch Temple, Ta Krabey Temple and Mom Bei Area)。 近期传闻在泰柬边境争议核心地带--柏威夏神庙(Preah Vihear Temple)附近发现稀土,导致两国之间再起纷争。围绕柏威夏神庙2008年纳入世界文化遗产事件,泰柬两国分别于2008年和2011年爆发大规模军事冲突,双方出动重型武器在边境对峙。 泰国和柬埔寨之间领土争议的起因来自上个世纪初泰国暹罗政府与法属联邦印度支那(1887-1954)敲定地界时将此地划归泰国,但当时的法国制图师却将柏威夏神庙标示在柬埔寨境内,1937年修改条约时泰国提出异议,但并未坚持修改。1953年法国撤出柬埔寨。泰国与柬埔寨均对柏威夏神庙宣示主权。1962年柬埔寨提诉海牙国际法庭(ICJ),国际法院根据此前暹罗政府对法国应暹罗要求绘制的地图不持反对态度的默认原则,裁定柏威夏寺属于柬埔寨,而神庙周边土地则判归泰国。泰柬对此结果均表示不满。 因此,泰国坚持不接受国际法院的管辖权裁判。柬埔寨则成立委员会,并着手将一些边界争端提交国际法院裁决。泰媒转载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指出,自从殖民强权法国于100多年前划定边界以来,泰国和柬埔寨当局就因领土争端,时而发生战斗,循环迄今。除了领土争议外,泰国和柬埔寨在社会文化方面也存在诸多争议,柬埔寨网民经常以维护高棉文化为名抨击泰国是抄袭者。 在这场边境冲突中,柬埔寨媒体称泰海军在柬沿海部署8艘军舰,威胁柬埔寨安全。事实上泰柬两国军事实力悬殊巨大,泰国所有军种服役人数逾36万,是柬埔寨兵力的3倍。泰国年度国防预算超过柬埔寨10倍,海陆空军事装备齐全。澳大利亚洛伊国际政策研究所(Lowy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Policy)根据军事、经济、外交、文化影响力等指标进行评比的亚洲实力指数(Asia Power Index)显示,泰国排名第10,虽落后于印尼,但领先马来西亚和越南等其他东盟成员国。 泰国民间对近期发生的泰柬主权争夺众说纷纭。关于战争起因的揣测更多侧重政治因素:军人出身的洪森(Hun Sen)和商人出身的他信(Thaksin Shinawatra),两人分别是柬埔寨和泰国的老牌政客,此前曾缔结下逾三十年的家族友谊。如今进入各自扶植后代接班人掌权的时代,不料正值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后民生经济亟待复苏,国际局势也发生巨大变化,中美超级大国之间的竞争更动摇了原有的地缘政治格局。这种内外交困的局面高度考验国家领导人的政治智慧,缺乏政治历练的柬埔寨首相洪玛奈 (Hun Manet)和泰国总理贝东丹也因此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执政压力。此时将国内政治矛盾向外部转移,通过引爆边境纠纷激发爱国主义情绪,一旦两国之间的民怨升高,一致对外的内部团结力量则油然而生,此举无疑有利于当权者维护手中的政权,也是政客精英们耍弄权术常见的政治把戏。 值得一提的是,泰国媒体高度关注中国新闻媒体和社交媒体对泰柬边境紧张局势的报道与反应。泰国媒体(pptv36.news)今天报道:泰国驻华大使馆武官周五与中国军方代表会面。泰方提交了题为《泰国皇家军队报告泰柬边境冲突事件》的报告。中方表示从未支持柬埔寨使用武器攻打泰国。切勿相信恶意散布的虚假消息。泰媒(mgronline.com)报道称,泰柬边境紧张局势迅速成为中国抖音平台的“TOP1”热搜话题之一。部分中国网民表达对局势的担忧,也有一些网友发表讽刺性玩笑。泰国媒体还根据中国网民的评论进行分类:调侃类诸如“别毁榴莲树”、“请避开果园”、“节假日我会带茶来调解”、“泰国总理接到了柬埔寨诈骗园区呼叫的电话”等;阴谋论诸如“泰柬冲突与超级大国竞争有关联”“但凡涉及地区安全利益,背后都有美国的影子”、“这是在东南亚制造混乱的计划”;人道主义关怀类诸如关心和平与人民生活,许多评论呼吁“停止战斗”、“不要让冲突破坏长期的和平”、“最终遭殃的是老百姓”;政治分析类诸如“泰柬冲突的关键时间点与柬埔寨国内政治动荡相契合”等等。 与此同时,在柬泰冲突导致双边经济流通受阻的情况下,柬埔寨媒体对中国是否承担柬泰摩擦危机下的商品与能源供给替代者或风险对冲的角色展开讨论。中国现为柬埔寨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投资国。

Duration:00:06:30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泰学者:世界新秩序中的东盟共同体

7/20/2025
在美国军事霸权和关税大棒的步步紧逼之下,东南亚国家联盟不选边站队的中立态度受到猛烈冲击。泰国学者认为,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新的秩序。作为未来被看好的新兴经济体,东盟必须坚持自主原则且成为本地区安全中心,才能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国际秩序。 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是由中小国家组成的区域组织,最早成立于1967年,目前由10个成员国组成,分别是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文莱、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总人口约6.717亿。作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东盟正准备启动2045 愿景,力争2030 年成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 当今世界美中两大强国在经济与地缘政治领域展开激烈竞争,东南亚国家联盟力求保持中立。然而这种左右逢源的求和姿态近期在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咄咄逼人的关税施压下受到严峻的挑战。 特朗普此前声称与越南达成协议,事后证实诸多细节仍待谈判敲定。菲律宾总统小马克斯(Ferdinand Marcos Jr.)定于本月20-22日前往华盛顿,寻求与美国谈判获得降低或取消对等关税。泰国、柬埔寨同样正在争取推进谈判进展。缅甸军政府领导人敏昂莱(Min Aung Hlaing)就收到特朗普加征关税的信函公开表示感谢,尽显企盼获得华盛顿认可的渴望。 过去一周里,东南亚最大经济体印尼与美国确定达成协议,成为特朗普口中继英国、中国、越南之后第4个达成关税协议的国家。据报道,印度尼西亚原先32%的对等关税获下调至19%,印尼市场须向美国货品豁免关税,包括认购美国农产品、能源以及50架波音客机。新税率将于8月1日生效。 印尼总统普拉博沃(Prabowo Subianto)透过社媒表态,印尼与美国的贸易协定将开启两国关系“新时代”。印尼还会继续与美国谈判,促进两国贸易关系,并透露或将于今年9月或10月访问美国。 另一方面,因遭特朗普关税政策打压,东南亚地区部分政治领导人和学者之间出现一股检视世界秩序的新思潮,其中包括对东盟共同体未来如何生存与发展的思考。 新加坡外交部长维文(Vivian Balakrishnan)不久前在回答国会质询时,以一种耐人寻味的方式总结了世界秩序的变化。他认为,二战后80年(1945-2025)和新加坡独立60年(1965-2025)期间,新加坡在一个基于三大支柱的自由世界秩序下崛起,即:1.自由贸易、全球供应链的出现以及跨国公司的扩张;2. 国际组织与机构的建立,尤其是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等;3. 国际法律体系和各种条约的设立与发展,使世界能够保护和维护自由主义理念,例如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巴黎协定》、《〈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下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养护和可持续利用协定》(BBNJ)等等。 上述三大支柱起源于以美国和欧洲为主导的自由主义意识形态,随后得到了1978年中国经济改革浪潮的支持,印度于1991年开始经济改革,东盟本身在冷战结束后也开放扩容了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等新成员国。 维文表示,这三大支柱组成的自由世界以及二战后的世界秩序正从曾经由美国超级大国掌握霸权的单极世界转变为多极世界,这是由其他许多国家,尤其是中国的经济扩张所导致的,而美国不接受这种变化,直接导致过去的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发生了变化。也就是目前所看到的,自由贸易正在转变为保护主义,多边主义正在转变为单边主义。对外开放正在转变为仇外主义,乐观主义正在转变为种种焦虑。激烈的竞争和政策紧缩将破坏全球供应链。单纯以本国利益为中心,以安全、降低风险等理由维护自身利益,将使世界走向难以预测、不稳定、动荡的未来。 新加坡外交部长指出,目前国际贸易环境受到干扰、多地长期混乱的紧张局势以及国际机构影响力削弱的情况,说明一个全新的世界秩序,正在极度不确定、不稳定和动荡的环境中逐步形成。至于该如何维持与大国的关系,维文坦言,新加坡不会成为大国最重要的贸易或战略伙伴,但可以是最可靠和稳定的伙伴之一。 泰国学者、东盟基金会执行董事比迪(Piti Srisangnam)分析指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盟共同体经济持续扩张,并融入国际价值链。然而,东盟共同体目前正面临新的困境:贸易保护主义、技术垄断以及对国内经济安全的诉求,已成为被大型经济体、富裕国家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所利用的工具,通过双边谈判向较小、较贫穷的欠发达经济体施压,迫使它们在不利条件下遵守协议。与此同时,国际关系面临“丛林法则”现象的风险,即强权掌握制定规则的话语权,当国际机构机制无法正常运作时,强国可以夺取、占领并决定弱国的命运。东盟共同体成员国大多为中小国家,必须依靠自由主义规则,依靠二战后世界秩序的三大支柱,建立对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相互尊重、对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及对非暴力原则的尊重。所有这些原则都以给予弱国优势为基础,寻求互利共赢。然而,随着曾经是规则制定者和维护者的强国沦为这些原则的拒绝者,这些国际原则正陷入动荡。 当丛林法则和强权成为制定规则的权力时,最令人担忧的情况是每个国家都专注于开发、生产和积累具有军事潜力的核技术。通过最近的印度-巴基斯坦冲突、伊朗、朝鲜等案例,都证明核技术在国际关系中拥有最高的谈判筹码,尤其是在与超级大国谈判时。美国曾经将自己定位为世界秩序的维护者,在安全和经济层面支撑着国际机构,但今天通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进行的跨大西洋军事合作正受到动摇。世界贸易组织(WTO)无力应对贸易战,对以色列以强凌弱且不顾人道的行为束手无策。 可以说,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新的秩序。在安全层面,如果符合美国的利益,一个实力强大的国家可以侵犯一个实力较弱国家的主权,占领其领土。在经济层面,经济利益是驱动安全层面的主要机制。无论是贸易战、经济战还是真实战场上的血肉战,都是可以谈判和可交换的筹码。 学者认为关键是如何推进东盟共同体发挥主导作用,才能够继续稳定地整合这一地区,使之融入并充分利用国际价值链,引导并支持印太地区各项事务的发展(东盟中心地位)。回顾东盟共同体,东盟自身自1971年起签署并执行《和平、自由和中立区宣言》(ZOPFAN)。当时,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新加坡目睹了苏联、美国、中国和许多欧洲国家等外部势力干涉越南、老挝和柬埔寨的内政,最终升级为战争,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当核武器积累成为一种给全世界带来风险的现象时,泰国主张并推动东盟于1995年成功签署了《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SEANWFZ)。该条约也被称为“曼谷条约”(1995年曼谷条约)。 尤其在泰国邻国纷纷推进核技术获取的今天,东盟无核协议愈发值得加以回顾。目前,缅甸和越南正在俄罗斯的技术支持下推进建设该地区首批核电站。尽管都在强调和平能源安全以及东盟电网的建设和使用,但是拥有核技术、核反应堆就是会增强一个国家的战争能力。如果这些技术得到那些谋求军事利益的超级大国的支持,基于当地人力资源匮乏的现实,这些能源工厂很快会沦为由外国工程师和技术团队运营,由外国人投资,并由外国人控制和监督,此间包括对核反应堆废物处理和销毁过程等都十分令人担忧。 上述情况还引发了人们对东盟国家是否会成为核武器组装上游或原材料出口来源的担忧。当前现实是,尽管东盟10个成员国均已签署并1995年生效的《曼谷条约》,建立了东南亚无核武器区,但东盟重要的对话伙伴,尤其是俄罗斯、美国、中国、法国、英国等核超级大国,以及拥有核弹头但并非谈判伙伴的印度(还有巴基斯坦、以色列和朝鲜),均未同意签署1995年《曼谷条约》。 时值世界秩序陷入动荡之际,泰国学者呼吁政府紧急推动各方考虑是否有必要修改《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TAC),以便那些希望与东盟保持友好关系并寻求可持续互利的谈判伙伴同样接受东盟无核武器区。尤其是在超级大国积极与东盟互动的情况下,东盟更须坚持自主并发挥更大作用,稳固东盟“中心地位”且成为本地区安全中心,同时通过平衡大国关系促使东盟共同体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新秩序。

Duration:00:07:30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东南亚:贸易遭高关税 安全亦堪忧

7/13/2025
华盛顿近期针对东南亚国家祭出高额关税清单,规定新税率将于8月1日生效。分析称,此轮由美国向全球加征关税所引发的贸易战,东南亚沦为重灾区,特朗普关税政策正逐渐改变东南亚乃至亚太地区的经济格局和产业链版图,并且进一步发酵成影响地区安全的不确定因素。 今年7月7日至9日期间,除新加坡和文莱外,东盟国家先后收到来自美国白宫关于加征关税的信函,通知税率为:老挝 40%,缅甸 40%,柬埔寨 36%,泰国 36%,印度尼西亚 32%,马来西亚 25%,越南 20%,菲律宾 20%。新税率将于8月1日生效,白宫强调不会再次推迟实施日期。在此之前,华盛顿规定7 月 8 日为贸易关税谈判的截止日期。 近年来,东南亚被视为未来10年全球经济成长最快的区域。作为一个拥有庞大人口基数的消费市场,东盟经济体在地区乃至全球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经济发展、贸易合作和区域一体化进程都成为大国塑造未来经济成长愿景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藉由提高税率向东盟国家展开新一轮施压,引发了人们对地区国家之间贸易摩擦升级,影响地区乃至全球经济增长和贸易往来的普遍担忧。显而易见的是,向美国市场输出商品的东南亚国家出口放缓。尤其是受到关税影响的商品将被削弱出口竞争力,从而影响总体经济增长;其次是东南亚地区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受到冲击。过去三十年以来,中国被誉为“世界工厂”,东南亚也成为该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美国加征关税政策落实后将导致产品成本骤增,严重冲击供应链稳定,造成进出口格局巨变,随着不确定因素增加,随之而来的贸易摩擦、投资缩水、商品价格上涨乃至通货膨胀,都将会成为拖累东盟经济体的负担。 泰国媒体“经济基础”网站(thansettakij.com)透露,特朗普关税冲击东南亚产品的竞争优势,泰国在东盟投资潜力国家排名中跌至第四位,次于越南、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外国直接投资将大幅下降,本年度招商目标预料将无法实现。由于针对不同东盟成员加征税率不同,华盛顿此举将造成在经济、贸易和投资方面存在竞争的东盟国家之间产生摩擦。 面对即将于8月1日生效的美国新税率,东南亚国家纷纷投入应对准备。菲律宾总统小马克斯(Ferdinand Marcos Jr.)将于本月20-22日前往华盛顿访问,旨在寻求与美国进行关税谈判。相关分析认为,东南亚各国对美国加征关税的反应复杂多样,既有面临挑战,也有存在机遇。 东盟成员国之间在国家政体、宗教信仰、文化认同、经济水平与安全治理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但在生产和出口结构方面却相对类似,彼此间存在竞争关系。这种状况受到特朗普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冲击,促使东盟内部各国重新审视自身条件,一方面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寻求与美国谈判,争取关税豁免或降减。另一方面则要谨慎应对贸易摩擦,维护经济发展局面。 当前东盟国家在寻求与美国谈判的过程中遭遇了更多的不确定性。越南依赖美国服装、纺织品、鞋类市场,最先传出与美国达成谈判的消息,一度给其他东盟国家带来紧迫感。 美国总统特朗普于 7 月 2 日透过“真实社交”(Truth Social)平台宣布了与越南的框架协议。据称,越南出口产品将面临 20% 的关税,低于 4 月份宣布的 46%。其他国家的商品将被征收40%的关税,越南将以零关税向美国开放市场。 迄今为止,白宫和越南均未发布正式签署的关税文件。越南官方则澄清,越方尚未正式接受新的关税协议。越南官方数据显示,自2001年华盛顿和河内签署双边贸易协定以来,两国贸易额迅速增长。贸易额从2002年的29亿美元增长到2022年的1390多亿美元。美国是越南商品第六大进口国。 针对此次美越关税谈判中产生的不确定性因素,地区专家分析认为,特朗普此类“政治性操作”可能会破坏越战后越美两国30年努力恢复外交建立起来的互信,就美中之间的大国影响力竞争而言,中国从中受益。 因受到美国加征关税政策的负面影响,泰国对美出口的汽车、电子产品…,马来西亚的电子零件、机械设备、棕榈油及制品、橡胶手套、即食食品和饮料…,印尼的煤炭、橡胶及制品、汽车轮胎、棕榈油产品等对美出口商品不得不积极寻求替代市场。新加坡作为贸易中转站,因其经济结构多元化,相对受到冲击较小。 泰国商会副主席兼泰国未来食品贸易协会会长维斯(Wisit Limlucha)表示,如果泰国的税率不能在截止日期前修改或谈判,将影响泰国与越南、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等竞争对手的竞争力。由此产生的影响不仅会使泰国失去贸易机会,还会失去外商的投资机会,此前计划在泰国投资的外国投资者,如果打算生产出口到美国市场的产品,应该推迟做出投资决定。 另一方面,为了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降低贸易风险。东南亚国家积极寻求与美国开展关税谈判的同时,也考虑并出台了其它应对措施,譬如:积极拓展贸易伙伴;加强与东盟其他国家的贸易合作,共同应对贸易摩擦,维护区域经济稳定;推动产业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国际竞争力;加强与中国的贸易合作,为东南亚国家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增长动力。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近期在马来西亚出席东亚合作年度外长会后表示,课高关税的做法违反了世贸组织的规则,干扰了产业链和供应链,影响了世界经济的复苏与发展,是对各方不利、不可持续且不合理的。 东南亚媒体同样关注全球其他国家和区域的贸易发展动向。根据援引美国媒体(Politico EU)报道,在经济局势紧张和美国加征关税的背景下,欧盟领导人将于7月24-25日前往中国,与中国代表举行会晤。 英国外交大臣拉米(David Lammy)出席东盟外长会议后取道前往新加坡进行访问,期间发表演讲表示印太地区对英国至关重要,英国必须捍卫开放、稳定且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体系,与东盟开展更具韧性的经济与安全合作,包括维系与澳英美三方安全伙伴(AUKUS)的安全伙伴关系。值得注意的是,英国去年加入了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步协定(CPTPP),这是英国脱欧后加入最大规模的贸易协定。 近期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东盟外长会议期间,各国外长借由这一平台持续发声,其中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与美国国务卿鲁比奥(Marco Antonio Rubio)周五(7月11日)的场边会晤备受关注。王毅提出加强接触、防止误判、管控分歧、拓展合作的中美关系立场。鲁比奥也表示和王毅的会谈积极且具建设性,有信心在年内促成美中两国首脑会面。 东南亚媒体追踪地区安全形势报道称,亚太区域安全局势令人担忧。为了遏制朝鲜日益增长的核威胁和导弹威胁以及围堵综合国力强势崛起的中国。美国长期在亚太区域组织联合军事演习,维系与地区盟友的军事合作关系,高调展示军事存在,保持其军事霸权。 近期美国派出B-52H轰炸机参加美韩日联合军事演习。这是美军B-52战略轰炸机今年首次被派往朝鲜半岛参加演习。另一方面,剑拔弩张的台海紧张局势同样引起外界高度关注。据中国官媒近日发布在台湾周边进行密集军事演习期间,中国第72集团军两栖战车在福建沿海行驶的画面。与此同时,台湾“汉光41号”实弹演习于本月9日拉开序幕,外界称之为“历史性军演”。地区安全专家评论,特朗普推动实施加征关税政策,所引发的后果可能不仅只是造成贸易秩序的紊乱,这极有可能是一场世界大战的前奏。 本周在马来西亚举行东南亚国家协会(ASEAN)外交部长会议期间,美国国务卿卢比欧(Marco Rubio)于10日与菲律宾外交部长拉萨洛(Maria Theresa Lazaro)、日本外相岩屋毅(Takeshi Iwaya)举行了三边会议。美日菲外长承诺将在深化网路安全、劳动力发展等领域开展合作,建立更安全、更具弹性的网路系统与基础设施。菲律宾与日本在海洋方面面临来自中国的共同挑战,日本与中国正陷于钓鱼岛主权争议,菲律宾与中国则不时在南海发生冲突。 第58届东盟外长会议及系列会议周五发表共同声明。东盟持续关注缅甸危机,谴责缅甸对平民的暴力,呼吁缅甸国家管理委员会立即停止敌对行动和暴力,同意全面审核五点共识的落实进展。

Duration:00:05:45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东盟动荡 新总理称团结才能强大

7/6/2025
目前泰柬边境局势持续紧张,两国政治领导人各自面临执政压力。在美国的强硬贸易政策下,东南亚成员国陆续跟美国开展关税谈判。新加坡总理黄循财强调,一个强大而团结的东南亚联盟符合这一地区国家的共同利益。 泰通社报道,截至今日,泰柬边境情势依旧紧张。泰方尚未开启此前关闭的边贸海关,边境人员流动须经军人逐一盘查。另一方面,针对洪森(Hun Sen)刻意泄露通话录音以干预泰国政治的舆论,柬埔寨首相洪玛奈 (Hun Manet) 表示否认。他强调柬埔寨不会干涉他国内政。在泰国重新开放边境口岸前,柬埔寨不会与其恢复谈判。 泰柬两国边境的军事调动和冲突风险已进入了联合国议程。联合国(UN)数据库公布信息显示,柬埔寨驻联合国代表于6月16日向联合国大会(UNGA)提交信函,请求将柬泰军事冲突和边界争端纳入“早期预警和预防武装冲突” (Prevention of Armed Conflict)议程,并附上了柬埔寨于6月15日向国际法院(ICJ)提交的诉状副本,表达了柬埔寨有意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意愿。柬方表示,由于泰国明显缺乏政治诚意、坚持使用单方面绘制的地图以及持续侵犯柬埔寨主权,造成了正在进行的双边谈判失败。 泰国方面于6月19日向联合国提交了说明信,澄清泰国军方是在必要情况下采取自卫行动,且目前局势有所改善。泰国同重申不接受柬埔寨单方将边界争端提交国际法院,并指出这种不诚实的做法不符合和平解决争端的原则。 泰柬双方文件各自指认5月28日在争议地区清博(Chong Bok)发生的冲突是由对方军队挑起的并且侵犯了领土主权。在处理安全和边界问题上,泰国与柬埔寨现有的双边机制有总边界委员会(GBC)、区域边界委员会(RBC)和陆地边界划定联合委员会(JBC)。在2025年6月14-15日举行的JBC会议表明,双方愿意利用谅解备忘录(MOU43)框架下的双边机制,该机制仍然是解决边界争端的主要渠道。柬埔寨外交部透过网站公布了八点声明,重申柬方立场。泰国外交部尚未回应。 柬埔寨前首相洪森透露,正在组织战略委员会就与泰国的边境争端在国际法院展开斗争。洪森还以“勾结外国势力危害国家利益”为由,要求司法部修改法律,针对有破坏国家行为的人取消柬埔寨国籍。他并未说明此次撤销国籍法的修改是否与传闻已于2009年加入柬埔寨国籍的泰国前总理他信 (Thaksin Shinawatra)有关。洪森这一表态暗示了当前柬埔寨局势可能存在紧张或不稳定因素。 泰国和柬埔寨分别于2008年、2011年曾经发生类似重大边境冲突。泰国湄公河流域问题研究专家颂立(Songrit Phon-ngen)分析指出,近三、四十年以来,柬埔寨政治一旦出现重大问题,就会转移焦点牵扯外部事务。此次柬方主动挑起冲突,说明一手遮天的洪森家族正面临执政危机的挑战。也就是说,柬埔寨人并不那么支持洪森了。当前柬埔寨王室光环消退,洪森领导的人民党占据国会优势,但随着柬埔寨民众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使得执政者必须通过出色的经济成长和招商手段,才能继续获得民众的选票支持。 洪森自1998年当选柬埔寨首相后实现了4次连任。2023年柬埔寨第七次大选,洪森长子洪玛奈在没有竞争对手的情况下无悬念当选,顺利完成了“父权子承”的权力交接。当时正值新冠疫情冲击全球经济,原本脆弱的柬埔寨经济更是一蹶不振。洪玛奈上台后始终没有出色的政绩来树立威信,民生经济未见好转,今年更遭遇美国重磅关税打压,更令洪森家族进一步陷入了执政危机。 中国作为地区大国针对近期泰柬冲突局势罕见发声,呼吁柬埔寨保持冷静,妥善处理相关问题,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今年4月访问柬埔寨,此前分别在北京和金边跟洪森父子见面。 泰国总理贝东丹(Paetongtarn Shinawatra)与柬埔寨参议院主席洪森的通话录音泄露后,泰国宪法法院下令于7月1日起暂停履行总理职务。泰国内阁随即进行重组。新内阁已于周四(3日)宣誓就职,被停职的贝东丹继续担任文化部长。泰国副总理普坦 (Phumtham Wechayachai) 最新表态力挺贝东丹,声称为泰党(Pheu Thai)没有提名其他总理人选的计划。他相信贝东丹能够在15天内通过宪法法院的审查。 在这一轮泰柬领土争端中,泰国多家媒体提及柬埔寨的宗主国---法国。因为它追溯到法国制图师过去的地图绘制。如今两国各执一份不同版本的地图,这正是当前引起边界争端的根源。柬埔寨在成为法国保护国期间,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都受到法国的影响。法国的殖民统治对柬埔寨的现代化进程和文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柬埔寨外交通告透露,柬埔寨成功申办2026年法语国家组织峰会。这将是近30年来法语国家首脑会议首次在东南亚国家举行。柬埔寨国王西哈莫尼(Norodom Sihamoni)表示感谢并强调柬埔寨与法语国家之间保持文化联系之重要性。 新加坡总理黄循财于周三(2日)到柬埔寨金边访问。他自去年5月上任以来陆续对东南亚国家进行访问。新加坡总理周六(7月5日)透过社交媒体公布访问行程总结时表示,东盟目前拥有约7亿人口,是仅次美国、中国、德国和日本的第五大经济体。东盟各成员国的规模或许存在局限,但团结起来却能产生更大的影响力。目前东盟供应链已跨越多个国家,逐步进行各国之间的互补优势,关键是经济体之间的融合,能够在未来10年保持和平、稳定和增长,还须推行更大胆的改革措施,包括减少贸易和投资壁垒、为企业跨境运营提供便利、落实数码经济协议并连接实时支付系统,同时完善实体基础设施等。他希望待缅甸局势更稳定后能展开访问。 此外,第17届金砖国家(BRICS)峰会7月6日至7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登场。预料金砖峰会将以不点名方式谴责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采取不公平的贸易政策,导致给全球经济带来不确定性。 金砖国家最早由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发起,目前扩容至11国,这个当今世界快速成长经济体的论坛,被视为中国主导、用以制衡西方势力的力量。但此次峰会中俄领导人缺席,普遍被认为将削弱本次峰会的政治影响力。 东盟轮值主席、马来西亚首相安华(Anwar Ibrahim)以金砖新成员领导人身份于周六抵达里约。安华此前率领贸易投资代表团访问法国。法国总统马克龙(Emmanuel Macron)表示,推动与亚洲开展贸易至关重要。东南亚媒体分析认为,在特朗普连任美国总统并通过强硬贸易法案的全球政治和经济氛围下,法国认识到需要寻找新的贸易伙伴。 当下正值东南亚成员国跟华盛顿进行关税谈判的重要时期。金边消息透露,继越南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后,柬埔寨与美国就互惠贸易协定框架达成共识,印度尼西亚与美国的协议也在进展中,内容涵盖关键矿产、能源、国防合作及金融支付等。

Duration:00:05:59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安华:边界争议不应阻碍经济合作

6/29/2025
持续一个多月的泰柬边界争端仍在发酵,引发了泰国和柬埔寨边境口岸关闭、国内政治波澜四起,民生经济受到冲击的一系列后果。东盟轮值主席关注地区事态发展,呼吁相关成员国领导人汲取冲突管理智慧实现地区和平。 柬埔寨《高棉时报》(Khmer Times)周日(6月29日)刊文称,柬当局决定将四起涉泰边界纠纷案(Ta Moan Thom Temple, Ta Moan Toch Temple, Ta Krabey Temple and Mom Bei Area)提交国际法院(ICJ)。柬埔寨曾经于1962年和2013年就领土争端向国际法院提起诉讼,两次均获得有利裁决。2025年5月28日泰柬军人在边境开火,导致一名柬埔寨士兵死亡,双方升高军事态势,两轮边境谈判未果后陷入了僵局。柬埔寨主张提诉国际法院,而泰国拒绝接受。 泰柬边界争端事件持续延烧,引发东南亚两大政治家族彻底撕破脸,这对泰国与柬埔寨两国当前的政局影响深远。柬埔寨前首相洪森(Hun Sen)的长子洪玛奈(Hun Manet,)与泰国前总理他信 (Thaksin Shinawatra)的幺女贝东丹(Paetongtarn Shinawatra)分别是柬埔寨与泰国现任的国家领导人。洪森还表示,只要贝东丹下台,柬埔寨乐意与泰国新政府开展合作。 地区政治观察意见认为,洪森近来频繁采取低成本、高动荡的政治操作,反映其家族专权局面面临前所未有的执政风险。柬埔寨民族情绪高涨,国家经济脆弱,政治遭到国内外反对派施压。柬前反对派领袖沈良西(Sam Rainsy)昨天通过社媒发文,批评洪森发表反泰言论并非爱国,而是维护个人的家族利益。沈良西揭露柬埔寨年创12亿美元的电诈园区产业受到洪森等权贵家族的保护。泰国方面为了保护自身旅游业,通过斩断经济、交通、水电、燃油的“断钩行动”打击电信诈骗产业,此举动摇了柬方的经济利益,导致财政收入锐减,久之势必影响洪森家族的执政可信度。此前坊间风传泰柬边界争端起源之一牵涉到两国“陆权”与“海权”的泰国湾原油开采项目,一时间引发关于“家族利益”与“国家利益”相冲突的热烈讨论。 柬埔寨前首相洪森连日来不断爆料,通过音频、视频乃至亲自上阵直播抨击泰国总理贝东丹,令其在国内面临强大的政治压力,并罕见地引发了泰国政坛大地震。泰国反对派下周将对总理提出不信任弹劾案。一些参议员要求启动宪法法庭程序解除贝东丹总理职务。执政联盟中的自豪泰党(Bhumjaithai Party)宣布退出联合政府,八名内阁部长集体辞职。目前,为泰党(Pheu Thai)在500议席的国会中仍占微弱优势。贝东丹曾于今年3月以压倒性优势顺利通过反对派提出的不信任案。此次自豪泰党69名议员退出执政联盟后,意味着贝东丹将在国会面临更大的下台危机。 泰国首都曼谷周六(6月28日)爆发反政府示威活动,大约两万民众要求现任总理贝东丹下台,这股反政府力量集结了过去政见相左的红衫军、黄衫军等多个政治团体。此前一段泰国总理贝东丹与柬埔寨前首相洪森的通话录音由柬方外流,内容引发争议,泰国总理贝东丹的“谦卑姿态”激起泰国民众的怒火,民众纷纷呼吁这位“有失国格”的稚嫩总理下台。 柬埔寨去年退出柬老越发展三角区合作(CLV-DTA),随后高调开发德崇扶南运河项目,然而进展不明显,今年与泰国边境争端更引发经济断钩,进一步挫伤当局的执政可信度。柬埔寨新闻部长内斯(Neth Pheaktra)近日在多个场合呼吁柬埔寨人民支持和信赖洪玛奈领导下的柬埔寨政府。时值柬新建交60周年,柬埔寨首相洪玛奈邀请新加坡总理黄循财访问柬埔寨。后者将于2025年7月2日对柬埔寨进行正式访问。据透露两国领导人将围绕深化双边关系与合作进行深入讨论。外界认为洪玛奈旨在弥补柬埔寨与邻国关系失和的外交表现。 新加坡总理黄循财刚结束对中国的访问,期间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等国家领导人举行会谈,还在中国天津出席夏季达沃斯期间会见了越南总理范明政(Pham Minh Chinh),双方就深化可再生能源、食品安全等领域的双边合作进行讨论。新越两国今年3月升级为全面战略伙伴。新加坡总理透过社媒平台发文,称新越两国领导人期待双方就落实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完成行动计划。 针对动荡不安的地区局势,东盟轮值主席安华(Anwar Ibrahim)近日在访问印度尼西亚期间对泰国与柬埔寨边界问题表示关切,认为有必要与泰柬两国接触,以缓解紧张局势。东盟同样希望缅甸能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内问题。安华请求具有丰富处理冲突经验的印尼总统普拉博沃(Prabowo Subianto)协助缅甸各政治团体开展和平对话。二者共同表达希望本地区、中东乃至全世界实现和平共处,包括通过两国方案结束加沙人道主义危机和种族灭绝的愿望。 马来西亚首相安华周五(6月27日)访问印尼时与印尼总统普拉博沃举行了双边会谈。双方同意加快两国在各领域的战略合作,共同开发争议海域。安华表示,虽然马印两国针对海域边界的谈判在法律层面上存在异议,但这不应阻碍马印展开经济合作。 马来西亚与印尼都声称拥有主权的争议海域---安巴叻(Ambalat)牵涉这一地区油田的归属问题,两国就海上和陆地边界问题展开谈判多年未果。此次马印同意加强战略合作,安华希望能给泰柬化解矛盾提供可参考范例。

Duration:00:05:30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东南亚危机 泰柬纷争影响扩散

6/22/2025
全球局势动荡之际,东南亚安全隐患若隐若现。缅甸危机长期无法化解导致面临国土分裂风险,丰富的自然资源沦为各党各派的政治筹码。泰国和柬埔寨由领土主权争端牵扯出两大政治家族闹掰事件,两国领导人通话录音档外泄引发泰国政治危机,泰国总理贝东丹(Paetongtarn Shinawatra)若无法挽回民心,将有可能政权不保。 自本月初以来,泰国与柬埔寨关系急剧恶化。两国军人5月28日在边境地带发生领土纠纷,冲突造成1名柬埔寨士兵丧生。双方政府随即展开多轮谈判,始终未达成满意结果。柬埔寨主张提诉国际仲裁庭,而泰国拒绝接受。 领土争端陷入僵局后,泰柬军队各自加强军事戒备,两国民众爱国主义情绪高涨,率先通过社媒平台掀起网络互攻,其中不乏激进人士喊出“准备开战”的口号。柬埔寨副首相洪玛尼(Hun Many)近期组织大约15万柬埔寨青年在金边举行声援政府运动,支持捍卫领土主权,呼吁停止消费泰国产品。金边还喊停泰国电视台的节目播放,采取暂停进口泰国水果和蔬菜等报复行动。 泰国率先关闭边境交易口岸,双方贸易受到严重影响。柬埔寨首相洪玛奈(Hun Manet)下令自今天(6月22日)起永久关闭两处边境检查站,作为对泰军前天(6月21日)关闭检查站的回应。 柬埔寨前首相洪森多次透过脸书对外喊话,声称“泰国正在玩一场危险的游戏”,扬言要采取一系列报复行动。 几天前,一份长17分钟的通话录音档在网上流传,内容是泰国总理贝东丹通过高棉语翻译和柬埔寨前总理洪森(Hun Sen)的交谈。当谈到最近几周导致泰柬关系紧张的边境局势时,贝东丹恳请洪森不要将泰国军官“做好战斗准备”的言论当真,她称呼洪森为“叔叔”并承诺可私下提条件。据柬方媒体报道,此言激怒了洪森。泰国方面同样点燃怒火,媒体将为泰党领导的政府与军方之间是否关系破裂视为焦点。贝东丹在通话中将镇守边疆的泰国军官称为“我们的对立面”,更令所有泰国人惊掉下巴。事发当日,贝东丹与国防部长普坦 (Phumtham Wechayachai) 召开记者会,证实了录音的真实性。贝东丹为自己的言论辩护,称是为了争取和平而做出非正式努力的一部分。 6月19日,泰国外交部就通话录音外泄事件召见柬埔寨驻泰大使并提出抗议,批评柬方无视睦邻友好原则。抗议文书指出,公开领导人通话内容是不可接受的。这不仅违反国与国交往的基本原则,也损坏对建设和发展双边关系的互信。 柬埔寨外交部尚未就泰国提出的外交抗议回应媒体询问。《高棉时报》(Khmer Times)周六(6月21日)刊登摘自洪森脸书的图片。那是今年4月泰国总理贝东丹访问柬埔寨时拜访参议院议长洪森时的愉快合影。配文内容称,洪森为音频泄露事件造成自己与西那瓦家族逾30年的友谊破碎而伤心不已。洪森斥责泄露音频的官员招致外界对柬方工作不专业的批评。文中特别指出洪森与泰国前总理他信 (Thaksin Shinawatra)和英拉 (Yingluck Shinawatra)的友谊也受到影响。洪森在前二者逃亡期间曾经提供过援助,媒体显示洪森宅邸至今还保留两间客房,分别是“他信房”和“英拉房”。 泰国西那瓦家族在政坛具有重要影响力,他信本人、他信的胞妹英拉、他信的妹夫宋猜(Somchai Wongsawat)乃至他信幺女贝东丹先后出任泰国总理。当前民间舆论倾向于倘若贝东丹不辞职的话,或将会步其父亲和姑姑遭到军人政变的后尘。 录音外泄事件在泰国引起轩然大波。泰国舆论从揣测洪森泄露通话录音的动机,随即转向针对从政经验不足的贝东丹,使她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政治危机。连日来泰国多地爆发示威抗议,谴责总理出卖国家利益。反对派人民党(People's Party)呼吁贝东丹辞职或者宣布解散国会。执政联盟中的自豪泰党(Bhumjaithai Party)则宣布退出联合政府。迄今为止,支持贝东丹的为泰党(Pheu Thai)在泰国国会500席中仍占261席优势。 泰国方面政治暗流涌动,多股政治力量正在集结,一致的诉求是贝东丹下台。为泰党(Pheu Thai Party)高层则表示,贝东丹正在尽力解决危机和挑战,既不会辞职,也不会解散国会。贝东丹周五(20日)亲赴乌汶府(Ubon Ratchathani)泰柬边境视察军队,以安抚军心。民间则担忧当前泰国经济低迷,突发政治巨变必将严重影响投资者信心,进一步冲击脆弱的国家经济,而解散国会恐将影响到迫在眉睫的泰美关税谈判。 泰国前参议员颂猜(Somchai Saengkhan)称贝东丹的任意妄为可构成多项罪名指控。譬如间谍罪或向敌人提供情报罪,以及为敌人提供任何便利的叛国罪等。曾经担任军事记者的颂猜判断当下泰国发生军事政变的可能性极高。总理将会面临“泄露国家机密”的提诉。而洪森此次发难是为了警告西那瓦家族,或者旨在与西那瓦家族做政治切割,原因是贝东丹推动在泰国湾开采原油的项目进展不顺利,遭到了泰国官方与民间的强烈反对。据传洪森已承诺并收下外国石油公司大约50亿美元的巨额开采费,但却苦于泰方推进不力而迟迟未能落实。 目前缅甸内战仍在延烧。泰国媒体揭露缅甸各派分裂势力正着眼于将能够提炼稀土(REE)的天然矿藏作为政治谈判的筹码。备受外界关注的缅甸前民主领袖昂山素季(Aung San Suu Kyi)于6月19日年满80岁。缅甸军方透露近况称“身体状况良好”,此外没有任何细节。昂山素季自2021年初被军人推翻后遭到长期监禁。 近期若开军(AA)信息平台发布消息,声称若开军在若开邦的攻势取得了重大进展,最终完全控制了边境地区。这促使孟加拉国和印度政府开始与若开军接触并允许若开军在印度米佐拉姆邦设立办事处,这里每年数百万缅元的跨境贸易仍在继续。联合国方面也肯定孟加拉国在帮助罗兴亚难民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并对孟加拉国政府与若开军合作解决罗兴亚难民问题表示支持。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与缅甸军事委员会开展互动,缅甸军方因此向孟加拉国提交了正式抗议信函。若开军自 2023 年 11 月至今一直与缅甸军队争夺若开邦,目前已占领大部分地区,并试图夺取位于孟加拉湾东岸的战略重镇皎漂。据传目标是在该地区建立一个独立的罗兴亚国家,使罗兴亚人成为拥有平等权力的公民。分析称,孟加拉国与罗兴亚难民问题因与大国博弈交织在一起而愈发显得错综复杂。由于缅甸 若开地区与印度和孟加拉国接壤,背后牵涉美国通过孟加拉国瞄准若开邦开展应对中国的战略行动,应密切关注是否还有更多的重要政治变革即将发生。 另据新加坡媒体报道,新加坡总理黄循财应中国总理李强邀请,从今天至26日访问中国北京和天津。届时将在北京与习近平会晤,并分别与李强和赵乐际进行会谈。今年适逢新中建交35周年,预料双方将围绕加强双边关系并针对区域问题以及国际发展形势交换意见。面对中美竞争,新加坡总理曾经表示,美中不应强迫选边站队,各国保持中立有助于降低冲突。 几天前新加坡媒体援引研究报告报道,自今年2月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首次签署对中国征收关税的行政命令以来,亚洲国家从中国进口商品的增长明显加速,从2月份年增17.3%,到3月份和4月份平均年增21.7%,引发洗产地的疑虑。近来从中国进口商品出现年增长的亚洲国家,包括印尼、泰国、马来西亚、印度、越南及新加坡等。 此前在新加坡召开的香格里拉对话会 (Shangri-La Dialogue)上,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斯(Pete Hegseth)发表讲话直接对抗中国,中国是真正的安全威胁,鼓励亚洲盟友效仿欧洲模式增加国防预算。这与拜登政府领导下美国国防部的做法截然不同。不少地区学者观察到出席此次香格里拉会议的中国代表团仅是来自军校的学术代表,并非部长级高级军官。该话题不仅引起外界对北京刻意淡化香格里拉会议的猜测,同时还夹杂着对新加坡在东盟地区影响力减弱的质疑。据了解,北京于2006年创办了第一届香山论坛,逐渐成为具有国际知名度的防务安全论坛。今年4月底的先导会确定了以“全球安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主题以及四场分别涉及亚太防务与安全合作话题的研讨会,探讨寻求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曼谷 江枫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中文部撰稿

Duration:00:06:33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亚媒:密切关注全球安全局势

6/15/2025
近期以色列与伊朗之间燃起战火,导致中东乃至全球局势骤然升温。面对各种不可预测的矛盾冲突以及安全威胁。各方担忧敏感地区一旦冲突扩散,超级大国之间的力量博弈必将全球推向第三次世界大战。 综合泰国媒体报道,以色列周五(13日)向伊朗发动袭击,伊朗随即采取了报复行动,双方战火延续数日,不断传出建筑物被摧毁和造成死伤的消息。普遍分析认为以色列战略目标是摧毁伊朗的核武设施。而伊朗的报复手段是否升级同样受到关注。原因是中东形势复杂,伊朗、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三股力量的背后牵涉中美俄等大国的力量博弈。随着美国加强军事基地戒备并且协助以色列拦截来自伊朗的飞弹,各方密切关注伊朗盟友俄罗斯与中国是否会介入中东的混乱局势。 泰国诗纳卡琳威洛大学政治系主任玛诺(Manoch Aree )分析最新的中东冲突态势认为,以色列袭击伊朗其实隐藏着转移内部政治矛盾的考量。内塔尼亚胡 (Benjamin Netanyahu) 政府内阁目前正面临解散议会的压力,发动战争无疑成为了继续维持执政局面的选项。以色列重创伊朗的军事行动筹备已久,但苦于伊朗始终未先发动攻袭。事实上,以色列过去也承认伊朗尚未拥有核武能力。 以色列采取此次军事行动(True Promise 3)的理由(Preemptive strike)可谓师出无名。根据《联合国宪章》第51条规定允许自卫权,通常适用于先受到攻击并采取适当力道进行报复。以色列的此次攻袭行动若要有理有据,除非以方提供有力证据,表明是伊朗按下核按钮并且攻击目标是以色列,否则就是对伊朗独立主权的侵犯。袭击伊朗后,以色列遭到了联合国安理会多个成员国的谴责,例如俄罗斯、中国、巴基斯坦、阿尔及利亚。 尽管伊朗遭到袭击后获得政治优势,似乎更适合动用联合国宪章赋予的自卫权。然而伊朗方面已经损失了多名核心高官以及重要的核武专家。双方战绩悬殊,原因是以色列拥有强大的军事和情报能力,依据伊朗内部人士提供的可靠情报,以色列在发动空袭的同时还展开了精准的暗杀行动。 伊朗向以色列发起报复行动后,以色列可能会动用致命武器对伊朗发动更猛烈的攻击,直到把伊朗打垮。然后再利用主流媒体发挥影响力,向世界宣称以方需要自卫,这与过去几年对付哈马斯使用的套路相同。 中东紧张局势仍在加剧。泰国穆斯林学者预料这场战火可能会以不同的方式延续下去。伊朗针对以色列采取了报复行动,然而这些行动究竟是为了平息伊朗国内舆论,还是期待与美国继续进行核谈判,抑或是等待合适时机动用核武进行反击?伊朗的应对态度值得密切关注。尤其关键的一点是---伊朗的致命武器是否连接到支持伊朗的超级大国的网络卫星系统。这将是牵动整个战局发生巨大转变的重大变数。 马来西亚援引华盛顿媒体报道,英国首相斯塔默(Keir Starmer)前往加拿大参加七国集团(G7)峰会途中向随行记者透露,目前伊朗与以色列之间的冲突局势“发展迅速”且“紧张”,英国始终传递“缓和局势”的信息。与此同时,英国承认正在向中东地区转移战斗机以及其它装备。 另据援引印度尼西亚外交部消息透露,印尼总统普拉博沃(Prabowo Subianto)下周即将前往新加坡和俄罗斯进行重要访问,为此取消了原定出席七国集团(G7)峰会的计划。经新加坡媒体证实,印尼总统普拉博沃与新加坡总理黄循财将于周一共同出席第八届新加坡—印尼领导人非正式峰会。 据了解,孟加拉国、马来西亚、印度西尼亚、文莱等亚洲国家拒绝承认以色列为合法国家,并且和以色列之间没有正式的外交关系。主要原因是穆斯林人口众多,此前在不断加剧的以巴冲突中,这些国家站在巴勒斯坦一方。 全球安全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之际,东南亚媒体同时关注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AUKUS)进展情况。印尼媒体报道,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Anthony Albanese)与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将于本月15-17日在加拿大七国集团(G7)峰会场边首次见面,届时将主要讨论军事共同防御以及关税议题。华盛顿政府要求澳方调高国防开支占比由原来的2%增至3.5%。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是组建于2021年9月的军事联盟,原定由美国和英国向澳大利亚提供核潜艇技术,帮助澳方组建核潜艇编队。此举旨在应对中国军事实力的迅速扩张。北京则批评这是鼓励军备竞赛,破坏地区安全的行为。 时值澳美领导人即将会面,美国海军舰队以及空军战斗机近期陆续抵达澳大利亚,与分别来自日本、印度、新加坡等19国的军事人员会合,逾3万官兵准备参加下月举行的2025年度“护身军刀”(Talisman Sabre)大规模多国联合军事演习。涵盖范围从印度洋的圣诞岛(Christmas Island)延伸至珊瑚海,全长达6,500公里,这是澳美安全合作史上最大规模的联合军演。 亚洲媒体关注的另一个焦点是任内二度访问北京的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将如何平衡在中美之间的关系?中国一直是澳大利亚最重要的贸易伙伴,究竟是加强与美国的军事和安全合作关系,还是维系与发展跟中国的贸易关系,二者之间哪一个可能性更大,攸关地区乃至全球安全,可谓兹事体大。

Duration:00:06:30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泰柬边界争端——地缘政治戏码?

6/8/2025
泰国-柬埔寨边境近日情势突然升温,引发关于地缘政治关系的广泛关注。一周前两国军队因边界争端短暂交火,事后互指对方升级紧张局势。目前泰国-柬埔寨内部激进的爱国主义者情绪高涨,影响面不断扩散,紧张局势陡然升温。东盟轮值主席出面表示愿意协助泰柬两国就边界问题促成和平解决方案。 据了解,多日来泰柬关系持续紧张。5月28日,两国军人在接壤争议地带爆发冲突,双方激战10分钟后停火,造成1名柬埔寨士兵丧生。柬埔寨方面指责泰国挑衅在先。泰国军方(Royal Thai Army)则声明称柬方率先开火。两国民众随即在社交媒体上掀起轩然大波。 泰柬两国领导人事后均作出不希望冲突升级、致力通过对话缓和边境局势的表态。柬埔寨首相洪玛奈(Hun Manet) 周六透过社交媒体发文称希望和平解决柬埔寨与泰国边界问题。泰国总理贝东丹(Paetongtarn Shinawatra)6日召开国家安全委员会(NSC)会议后表示:泰柬边境局势仍在可控范围内。 泰国-柬埔寨联合边界谈判委员会(JBC)决定于6月14日在金边就此次边界争端问题召开协商会议。这是1997年两国成立作为泰-柬陆地边界谈判、勘测和划定的主要机制。以往两国防长每年轮流主持召开讨论双边军事机制的边界委员会(GBC)。 柬泰两国防长星期四会谈后,两国军队仍以“保护领土主权”为由强硬对峙。泰方称柬埔寨持续加强边界军力,加剧了边境地区的紧张局势。柬方则指责是泰国方面加强军事态势。然而双方均未透露对方增兵的规模及相关细节。 泰国副总理兼国防部长普坦(Phumtham Wechayachai)周六巡视边境驻军后表示,如果战争不可避免,泰方已做好应对准备。他同时呼吁人们不要挑起冲突,因为战争对任何人都没有好处,尤其是前线士兵和边境民众。他还呼吁,任何人在置评之前,务必以事实为准绳。泰国外长玛里 (Maris Sangiampongsa) 表示:国际关系至关重要。两国在军事与外交渠道保持沟通。泰方致力在现有机制下,通过外交和军事协商解决冲突和对抗,以缓解紧张局势。 柬埔寨高棉时报(Khmer Times)今天报道:柬埔寨参议院主席洪森(Hun Sen)提醒国民切勿将边界争端扩散至其他领域或者煽动种族仇恨。对于泰方提前关闭贸易口岸所造成的后果,泰方应承担全部责任。他呼吁柬埔寨国民理性看待当前局势,避免引发不必要的挑衅。 泰方周六提前关闭多个边境交易关卡,引发柬埔寨国内出现抵制泰国产品的呼声。柬当局指泰国采取加剧紧张局势的单边行动。泰媒同样批评此举恐导致数十亿美元的泰柬边境贸易陷入混乱。根据柬方统计双边贸易数据显示,2024年柬埔寨对泰国的出口额超过11亿美元,而泰国对柬埔寨的出口额则超过52亿美元。今年前5个月,柬埔寨对泰国的出口额约为2亿美元,泰国对柬埔寨的出口额已达约15亿美元。 据悉,此次冲突爆发后,柬埔寨一度提议将边界争议提交海牙国际法院仲裁,但泰国表示反对。泰柬两国陆地接壤边界约长664公里。双方在多个敏感地带存在领土争议。2011年围绕泰柬边境一座印度神庙遗址---帕威寒石宫(Preah Vihear Temple)周围大约4.6平方公里的争议土地,泰柬军队多次兵戎相见,后经海牙国际法院仲裁后双方协调同意联合巡逻。 随着舆情发酵,中国驻泰国大使馆6日就泰柬边界争端发表声明,表明和平立场,强调泰柬两国是中国的友好邻邦。中方希望双方保持克制,积极沟通协商,推动局势尽快得到解决。 东盟轮值主席、马来西亚首相安华(Anwar Ibrahim)此前在社交媒体上透露,他已分别同泰柬两国领导人接触,敦促双方继续保持克制,采取措施缓和紧张局势,共同努力寻求全面的解决方案。 截至目前为止,泰国-柬埔寨之间的冲突是逐步结束还是进一步升级。仍是各方关注以及热烈讨论的焦点。 泰国朱拉大学东南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比迪副教授(Piti Srisangnam)分析指出,泰柬边界争端由来已久,这是两国各自依据不同殖民国家所绘制地图造成的历史疑难问题。但从政治因素来看,过去每当柬埔寨领导人(洪森)需要化解国内政治矛盾的时候,就会利用泰国作为煽动国内民族主义的工具,尤其在泰国政府内部虚弱的时候更有可能这样做。眼下国际局势混乱,经济压力巨大,这对所有国家领导人而言都是巨大挑战。当前的行动似乎又是一场考验地缘政治智慧的政治游戏,政客们试图挑起争议性话题,引导民间舆论情势,实则旨在过渡时期内巩固自身的政治权力。 因泰柬领土争端事件在媒体不断发酵,泰国舆论深入探讨牵涉其中的两大政治人物,即前泰国总理他信(Thaksin Shinawatra)和柬埔寨重要政治人物洪森。泰国媒体批评由于他信与洪森交情颇深,两个家族存在姻亲关系,洪森甚至任命他信担任柬埔寨经济顾问。这导致泰方在边界争端问题上显得软弱。现任泰国总理贝东丹作为他信幺女同样遭到关于执政能力与领导智慧的质疑。 泰国湄公河流域国家研究学者宋瑞(Songrit Phonengen)认为,洪森试图转移国家治理失败的焦点,因此利用泰柬冲突,对柬国民众进行新一轮的民族主义洗脑宣传,并希望将此事提交国际法院。 泰国前国安秘书长帕拉东中将 (Pradon Phatthanathabut)分析指出,此次冲突的爆发和目前的突然升级,其起因和过程都是循序渐进的,表明这是一场有预谋的事件。而事件的发生可能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其中可能不仅是因为柬埔寨自身的内部问题,也可能是地缘政治因素所造成的。毕竟地缘政治影响着柬埔寨与第三国的政治和国际关系。就目前的战备状态和作战效率而言,柬埔寨不太可能与泰国开战。但其可能会得到一些有意扩大在该地区影响力的超级大国提供支持。因此这一冲突可能仅仅只是个开始。切莫大意还会出现更多火花和燃料助长战火蔓延。

Duration:00:06:04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中美全球角力 亚太安全堪忧

6/1/2025
中美竞争角力辗转多个博弈场给全球地缘政治与经济带来了巨大影响。诸多国家近期纷纷通过侧重亚洲安全的“香格里拉安全对话”与关注经济议题的“亚洲未来”两个国际论坛对外发声。泰国军事专家呼吁大国争锋情势危急,亚太战火一触即燃。东盟轮值主席重申坚守中心地位,推动“积极的非结盟”立场。马来西亚前首相马哈迪(Mahathir Mohamad)透过日经论坛断言:美利坚无力阻挡中国崛起。特朗普政策将加速中国成为第一大经济体。 第22届“香格里拉安全对话”(Shangri-La Dialogue)于5月30日至6月1日在新加坡举行。与会的各国安全部长围绕亚太地区最紧迫的安全挑战提出探讨,同时开展重要的双边会谈,探讨针对最新形势的应对方案。 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Pete Hegseth)周六首次阐述了美国总统特朗普 (Donald Trump)年初上任后的印太地区安全战略(Indo-Pacific Strategy),他指责中国正试图改变国际地缘政治面貌,"中国对亚太区域国家构成的威胁是真实的,中国可能准备使用武力来扭转亚洲的力量平衡。" 泰国媒体报道:美国国防部长在亚洲规模最大的安全会议上强调,印太地区是特朗普政府给予重视的关键议题。这是赫格塞思自今年1月就任以来对中国发表的最“强硬”评论之一。 赫格塞思敦促亚洲盟友加快武器采购,以应对“中国”“北韩”等安全威胁。美防长称,北约成员国承诺将其GDP的5%用于国防和军队建设(事实上大部分成员国的国防预算仅达到2%)。他希望亚洲主要盟友增加国防支出,以应对更大的威胁。为了震慑北京,华盛顿官员一度建议台湾大幅提高国防预算,使之达到GDP的10%左右。这是一个几乎无法达到的门槛。赫格塞思的讲话随即在亚洲国家的民间媒体引起了“美国旨在刺激军备武器销售”的热议。 中国国防部长缺席此次亚洲高级安全对话同样成为各方关注的热点。外界传闻中国国防部长董军正在接受立案调查。此前两名前任李尚福和魏凤和亦因违纪行为而被撤职。此次出席香格里拉安全对话的中国军校代表团团长斥责美国防长的指控毫无根据,刻意制造混乱和分裂、煽动对抗并破坏亚太地区的稳定。中国国防大学教授解读中国安全立场,其中包括了“安危与共、求同存异、对话协商”三要素。这是北京今年4月提出的亚洲安全模式。 美国防长的对华言论“一石激起千层浪”,随即成为地区媒体议论的焦点。撰写泰文版《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前军人作家萨姆立(Samrit Thong-in)分析称,当前亚太安全形势十分严峻。超级大国已经撕破脸并在媒体“看得见”与“看不见”的场域内展开激烈博弈,尤其中美关系更是无法逆转。本月初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的战役,背后透露出大国军事实力的比拼。如今美国扩大对台军售,台湾首次实弹射击M142海马斯多管火箭炮。美国海军退役少将蒙哥马利(Mark Montgomery)透露美军驻台人数500人,或将扩至1,000人。这种高度敏感的政治议题一旦公开,无疑证实了美台不断深化军事合作,势必触碰北京的红线,如果美国一再就台湾问题挑战北京,就会加剧中国武统台湾的可能。尽管北京始终强调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但只要中国出兵台湾,中美关系势必升温。东亚的朝鲜半岛局势同样高度敏感,目前韩国正在提前投票选举新总统,以取代被弹劾下台的尹锡悦(Yoon Suk Yeol )。表明此刻韩国军队处于无国家领袖的“真空状态”。要知道,华盛顿可掌控韩国、日本和菲律宾的军队主导权。这一地区的紧张情势是否升级成战争,只在于超级大国领导人的一念之间。 据悉,在美国主导的安全合作框架下,美国、日本、菲律宾与韩国正在举行名为“海上战士合作”(KAMANDAG)的海陆空多边联合演练。 综合东南亚媒体报道,中国抗议美国国防部长讲话,警告“美国不要在台湾问题上玩火。”中国指责美国在南海部署军事武器,已将印太地区变成了“火药桶”。 中国驻新加坡使馆当日发布谴责公告。一则指责美国防长言论充满了挑衅,华盛顿反复抹黑攻击中国,一再渲染“中国威胁论”,向世界输出“不确定性因素”,目的在于加剧地区紧张局势,制造战争风险。另一则就法国总统马克龙(Emmanuel Macron)将乌克兰冲突与台湾命运相提并论予以回击,称这两个问题完全不同,无法相提并论。自去年以来,中国解放军在台湾海峡周边至少举行了三次大规模环台军演,在事实上形成一种常态化的军事存在。评论称,中国目前似乎更加专注于各方安全力量的实质性部署。 马来西亚首相安华(Anwar Ibrahim)在香格里拉安全对话会上发表演讲,强调东盟(ASEAN)在地区安全架构中的核心作用,呼吁建立一个开放、透明、包容并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体系。安华以2025年东盟轮值主席身份强调东盟欢迎美国持续参与本区域事务,同时也重视与中国深厚而稳固的关系,包括与亚洲、欧洲和全球南方国家广泛且多元的合作伙伴关系。尽管世界多地存在冲突,贫困、分裂、军备竞赛风险以及贸易战,种种因素都给东盟带来挑战,但东盟将坚守自主与多边原则,联合全球力量共同采取行动,通过紧密的合作且具有长远眼光的政策来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观察认为,不久前首届东盟—海湾国家合作委员会—中国峰会召开,凸显东盟希望与海合会的资本和中国的经济规模相互对接的意愿,应证了东盟峰会巩固内部团结与合作与对外拓展战略格局的共识。 与此同时,在日本东京举办的“亚洲的未来”日经论坛上,年近百岁的马来西亚资深政治家马哈迪抨击特朗普对等关税使全世界都变成了美国的敌人,预料该政策对美国伤害更大,最多只能撑三个月。他认为美国总统特朗普显然对中国的崛起感到焦虑,但中国将稳步走向世界第一。对比之下,陷入孤立的美国将无法阻止中国的发展动能。

Duration:00:06:32

Ask host to enable sharing for playback control

2045东盟愿景 世界重组经济先行

5/25/2025
当前国际地缘政治矛盾激化导致世界格局进入重组,即将召开的第46届东盟峰会以及系列战略伙伴会议因此备受瞩目。学者认为,当今世界格局急剧变化,尤其地缘政治矛盾不断加剧,大国之间运用地缘经济工具开展竞争,造成更多不确定性,作为新兴国家集团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东盟未来的发展方向将给世界其他地区带来至关重要的影响。 综合东南亚媒体报道:周五最新由马来西亚主办并召开的东盟高级经济官员筹备会议,为2025年5月26-27日即将登场的东盟峰会以及系列战略伙伴会议拉开了序幕。东盟各国高级官员、东帝汶代表和东盟秘书处官员齐聚一堂,针对区域重大课题,在东盟首脑会议召开前统一立场。预料此次峰会将聚焦地缘经济课题,如何应对全球动荡、美国关税、解决缅甸危机、包括落实《2045年东盟共同体愿景》、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推动东盟在新兴领域及供应链的领导地位。 随着目前已进入2025年东盟共同体愿景的收官阶段。今年东盟峰会将签署并启动一个未来20年的发展愿景,即:2045年东盟共同体愿景(ACV 2045),侧重提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南,引导东盟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站稳脚跟,内容将从政治安全、经济、社会文化及区域整合四大领域制定新战略,推动在2045年打造出具有韧性、创新性、活力和以人为本的东盟共同体。 据透露,东盟政治安全共同体 (Political-Security Community) 被视为在全球地缘政治潮流中的政治安全支柱。当前东盟面临中美战略竞争以及域外干预给东盟核心地位造成的压力。由于东盟成员国各自拥有不同的立场和国家利益,因此在趋向裂变的多极世界中,如何平衡彼此之间或与超级大国的关系将是一项重大挑战,这需要积极主动的外交和彼此间的密切合作。此前美国向全球对贸国家祭出贸易关税,东盟地区沦为重灾区,但成员国各自不同的对美表现,显示该组织内部亟待深化与加强的外交沟通与合作。 关于海上安全和领土争端议题。南海争端仍然是一个可能导致地区紧张局势升温的敏感问题,东盟成员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跟中国在这一地区存在领土争议,其中菲律宾与中国之间的矛盾与摩擦尤为激烈。根据《2025东南亚态势报告》公布调查结果,51.6%受访者最关注南中国海紧张局势,远远超过去年的39.9%,南海争端俨然成为东南亚最令人关注的地缘政治问题。此外,泰国与柬埔寨、缅甸和老挝之间也存在边界主权重叠的问题。因此,寻求基于国际法的和平解决方案并加强海上安全合作对所有成员国都至关重要。然而现实是东盟支持并主张的《南中国海行为准则》谈判逾10年仍进展缓慢。 关于打击跨国犯罪和恐怖主义威胁议题。这并不局限于任何一个国家,而是在区域和全球层面上相互联系,无论是打击毒品犯罪网络、非法武器、人口贩卖和违禁品走私,包括电诈园区等,都需要成员国乃至包括非东盟国家在内的伙伴相互关联、加强情报合作与执法力度。但在日益互联互通的世界中,网络威胁 (Cybersecurity Threats) 成为影响经济和社会安全的新挑战。完善国家和地区的网络安全能力,建立应对威胁的合作机制同样至关重要。现状下东盟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发展尚且不一致,东盟秘书处以及各机构应对危机与挑战的效率亟待提高。缅甸危机自从2021年延续至今,东盟向缅甸军方提出的“五点共识”落实成果有限。 东盟经济共同体(Economic Community)是在地缘经济成为大国竞争工具前提下致力对抗不确定性的另一大重要支柱。当前超级大国通过贸易保护主义手段互相攻击,阻碍技术转让,甚至可能演变成经济战争。这给东南亚国家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为了降低地缘政治与经济冲突的风险,许多国家开始考虑实现供应链多样化,或成为替代生产基地。但东盟各成员国数字化发展水平存在差距,有利于贸易和投资的基础设施和区域连通性亟待加强,大国技术竞争同样给东盟数字化经济转型带来了挑战,当前东盟课题是如何缩小数字鸿沟并创建可持续、安全的数字生态系统。此外还有东盟成员国之间经济不平等,同样挑战未来创造包容性经济增长以及创造平等的经济机会和关爱弱势群体的可能。另外是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这是包括所有东盟国家在内的全球性挑战,迫切需要向绿色经济转型并促进落实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经济。 东盟贸易一体化和市场准入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通过东盟自由贸易协定(AFTA)正式实现区域一体化为起点,2015年成立了东盟经济共同体,这一成功使所有成员国的经济都得到了飞速发展,未来坚持多边主义原则(Multilateralism)是东盟的价值取向,也是支撑东盟成为全球经济共同体主力军的重要因素。接下来需要继续开放市场,创造机遇,并寻求成员国内部和区域外的经济合作,保持东盟在全球舞台上的竞争力。如今已生效并实施三年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仍被视为促进东盟经济共同体健康成长的关键机制。 东盟还将社会文化共同体(Socio-Cultural Community)视为社区发展的核心。尽管各成员国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不同,但尊重促进人权和基本自由是可持续、公平和打造公正社会的基础。其中包括人权和基本自由;教育和劳动力发展;公共卫生和大流行病防范;为所有公民建立社会保障,关照弱势群体,减少不平等,扩大社会保护范围、促进文化保护与交流,使欣赏文化多样性成为东盟认同,通过文化和创意旅游增强经济实力。 关于跨领域和互联互通问题(Cross-Pillar and Connectivity Issues)视为东盟区域整合的基础。诸如将传统基础设施(例如道路、铁路、港口、机场、电力传输系统)和数字互联网基础设施联通发展,促进经济和社会融合,通过强大的互联互通降低贸易成本,促进投资与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包括缓解极端天气、海平面上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气候与环境可持续性发展等影响,亟待东盟各个层面互联互通并开展合作。创造可持续和包容性社会文化保护和环境保护措施,打造可持续经济增长机制并寻求成为长期稳定的坚实基础。 泰国东南亚问题学者指出,在全球形势动荡、地缘经济竞争激烈的背景下,东南亚国家积极应对不可避免的挑战。通过对未来20年东盟主要议题的展望,了解东盟即将公布的四大支柱,将成为掌握东盟发展方向的关键指南。

Duration:00:05:58